xinde

在亚西西寻找方济各神贫精神的足迹


2025-11-04 15:57:23 作者:罗晓平神父

亚西西,这个意大利中部翁布里亚大区的小城,对许多基督徒而言,是一个充满神圣气息和灵性滋养的圣地。这里是圣方济各和圣加辣的故乡,也是方济各会灵修传统的发源地。我曾有幸三次踏上这片土地,每一次的体验都如同一层层剥开的心灵旅程,带领我从表面的美丽,逐渐深入到圣方济各那震撼人心的内在世界,去感受他所践行的“神贫”精神。

第一次前往亚西西,是在2017年春季。当时我与中国30多位神父在鲁汶大学短期进修,这是我第一次到欧洲,我与神父们同行,一起到亚西西朝圣。那是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我们一行人在雨中匆匆走过山下宏伟的天使之后大殿、圣方济各大殿和圣加辣大殿。眼前的景色固然优美,但走马观花式的行程,让我的感受更多停留在建筑的壮丽和艺术的精湛上,仿佛只是看到了亚西西的“外衣”。第二次的经历也大抵如此,当时我在台湾圣博敏神学院攻读我的圣经硕士课程,利用寒假期间,前来欧洲朝圣,也来亚西西朝圣一天,虽然少了几分匆忙,但仍未触及灵魂深处。

直到第三次,我在罗马读书期间,2022年我利用复活节假期 ,特意安排了圣周时间,独自去了亚西西,在亚西西住了一周,住在方济各玛利亚传教修女会的会院。在没有了同伴的喧嚣,没有了时间的催促,我得以在每个景点驻足,细细品味,边朝圣边默观。也正是在这一次,我才真正感受到亚西西的脉动,仿佛穿越时空,与圣方济各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心灵对话。那次朝圣,不是简单的观光,而是一次真正的灵修之旅,它让我开始思考:方济各精神的核心到底是什么?为何如此多的男女甘愿追随他?他的灵修对我们今天的基督徒又有哪些启发?

一、神贫——方济各精神的核心召唤

方济各的一生,是对福音精神的极致诠释,而他精神的核心,无疑就是“神贫”(Poverty in Spirit)。这并非简单的物质匮乏,而是一种对天主全然的信赖,一种对世俗虚荣的彻底舍弃,一种将自我完全开放给天主恩宠的生命态度。

在亚西西的朝圣中,最能触及我心灵深处的,莫过于“圣达弥盎堂”(San Damiano)和“博俊古辣小堂”(Porziuncola)。

在圣达弥盎堂,我默观着方济各在十字架前祈祷,听到耶稣对他说的“方济各,你去修葺我的殿宇吧!”那一刻,他没有理解这“殿宇”不是指有形的教堂,而是指被罪恶和世俗腐蚀的教会。但他依然立即行动,变卖了父亲的布匹去修葺破败的教堂。这种对天主旨意毫不犹豫的顺服,是他神贫精神的初现。他放弃了舒适富裕的世俗生活,选择了与贫穷人为伴,以最简朴的方式生活。

而在博俊古辣小堂,这个方济各会最初的摇篮,我仿佛能感受到方济各和他的初期同伴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福音,祈祷赞美天主的场景。他们一无所有,只拥有彼此和对天主的热爱。这里,是神贫精神最纯粹的体现。方济各拒绝为他的修会建立任何固定的产业,他希望他的兄弟们像飞鸟一样,完全仰赖天主的眷顾。这种对物质的超脱,并非意味着懒惰或不负责任,而是因为他们深信,天主会供养他所爱的人。他们拥抱贫穷,不是因为贫穷本身有什么美德,而是因为贫穷能让他们更肖似基督,更自由地侍奉天主,更深刻地体验天主的临在。

神贫,让方济各拥有了非凡的自由。他不受金钱、权势、名誉的束缚,他的心完全向天主敞开。这种自由,让他能够真正地爱天主、爱近人、爱万物。他看到了被社会遗弃的麻风病人,并主动去拥抱他们,亲吻他们,因为他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受苦的基督。他能与鸟儿对话,称太阳为兄弟,月亮为姊妹,因为他懂得万物都是天主的创造,都承载着天主的光荣。

二、为何方济各吸引了无数的追随者?

在全世界,我们真的不知道有多少方济各男女修会的会士们。在罗马,我常常在街道,看到他们穿着方济各会会衣的身影。

方济各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的男女追随他,并建立起庞大的男女方济各修会,绝非偶然。这背后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更在于他所展现的独特人格魅力和福音精神的感召力。

(一) 对福音的彻底践行:在方济各的时代,教会内部面临着世俗化的挑战,许多修道人生活奢靡,与福音中基督所教导的贫穷和谦卑背道而驰。方济各的出现,如同清澈的泉水,唤醒了人们对纯粹福音的渴望。他不是口头宣讲,而是用整个生命去实践福音。他真的“变卖一切,分给穷人,来跟随我”,真的“不带钱囊,不带干粮,不穿两件内衣”,真的“爱仇人,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这种彻底的实践,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了基督的影子,看到了真正活出来的信仰。

(二) 谦卑与服务的榜样:方济各从不自诩为伟人,他称自己是“天主的小兄弟”。他甘愿俯伏在众人之下,为他人服务。他主动去照料麻风病人,这种行为在当时的社会是令人厌恶和恐惧的。他的谦卑打破了社会阶层的隔阂,让所有人都感到被接纳和被爱。这种无条件的爱和谦卑的服务,触动了无数渴望被理解和被爱的心灵。

(三)喜乐与平安的源泉:尽管方济各选择了贫穷和克苦的生活,但他并非一个愁眉苦脸的苦行僧。相反,他的生命充满了喜乐和平安。这种喜乐并非来自物质的满足,而是源于对天主全然的信赖和与万物合一的和谐。他常唱着赞美天主的歌,即使在受苦时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这种超凡的喜乐,如同磁石般吸引着那些在世俗中挣扎,寻求内心宁静的人们。在亚西西的方济各大殿,当我看到乔托壁画中圣方济各向鸟儿讲道,以及他与狼和好的场景时,我深深感受到他生命中那种与天地万物融洽无间的喜乐,那是真正与造物主同行的平安。

(四) 对万物的爱与尊重:方济各的爱不只局限于人类,而是延伸到一切受造物。他称太阳为“兄弟”,月亮为“姊妹”,将万物视为天主恩赐的兄弟姐妹。这种宇宙性的爱,让他在自然界中找到了天主的印记,也让许多热爱自然、渴望与环境和谐共处的人们产生了共鸣。在当今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方济各的生态灵修,更显得弥足珍贵。

三、方济各灵修对当代基督徒的启发

在瞬息万变、充满挑战的当代社会,方济各的神贫精神及其灵修,对我们基督徒过信仰生活,依然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一) 重审“贫穷”的意义:在一个物质主义盛行的时代,我们常常将贫穷等同于匮乏和不幸,而将富裕视为成功的标志。方济各提醒我们,“贫穷”的真正意义在于内心对天主的全然开放和信赖,而非物质上的堆积。这并非要求我们放弃一切,而是要我们警惕物质对我们内心的奴役。我们是否过于依恋财富、名誉、地位,以至于阻碍了我们与天主的亲近?方济各邀请我们去反思,什么才是我们生命中真正值得拥有的?真正的财富,是与天主建立的关系,是内心的平安与喜乐,是为他人服务的爱心。

(二)践行“简朴生活”:神贫精神并非抽象的理论,而是要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简朴生活”。这意味着我们要学会适度消费,减少浪费,珍惜资源。它也意味着我们要摆脱不必要的欲望,不被广告和潮流所裹挟,学会满足于基本所需。简朴生活能帮助我们减少对物质的依赖,释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灵性成长,去关爱近人,去保护环境。在亚西西,我看到方济各和加辣的简朴居所,那是如此的简陋,却充满了神圣的光辉。这提醒我,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拥有多少,而是来自活出生命的意义。

(三) 拥抱“谦卑与服务”:在一个崇尚个人成就和自我中心的社会,方济各的谦卑与服务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基督徒,我们被召叫去效法基督,成为一个服务者。这意味着我们要放下自我,聆听他人的需要,主动去帮助那些弱小、边缘化的人。它也意味着我们要学会承认自己的不足,乐于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谦卑不是软弱,而是真正的力量,因为它让我们的心对天主和近人敞开,使我们能够成为天主爱的器皿。

(四) 修复与“受造物”的关系:方济各的生态灵修,在当今世界具有前瞻性的意义。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严重,我们作为人类,作为天主的管家,有责任去爱护和保护受造界。方济各告诉我们,万物皆是天主创造的奇迹,都值得我们的尊重。我们应该以感恩的心去看待自然,以负责任的态度去利用资源,并努力修复我们与地球家园的关系。在亚西西,我深深体会到方济各与万物合一的境界,那是一种将天主的临在延伸到整个宇宙的信仰。

(五) 活出“喜乐的福音”:信仰生活不应是沉重和压抑的,而应是充满喜乐和希望的。方济各提醒我们,即使在困难和挑战中,我们也能找到喜乐的源泉,因为我们的喜乐根植于对天主无条件的爱和信赖。这份喜乐不是肤浅的快乐,而是一种由内心深处涌出的平安与满足。在亚西西,我看到方济各会修士们脸上洋溢的笑容,那是一种超越世俗烦恼的喜乐,是真正拥有天主的喜乐。

结语:亚西西的召唤,生命的转化

第三次在亚西西的朝圣,不仅让我看到了方济各的故乡,更让我进入了他的内心世界。他以全然的爱和信赖,拥抱了神贫,活出了福音的真谛。他不是一个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圣人,而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活出基督生命的人。

如今,当我回首在亚西西的那些日子,我深知那不只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方济各的神贫精神,如同亚西西的山风,吹拂着我的心灵,唤醒我对信仰更深层次的渴望。它提醒我,真正的信仰生活,不是去拥有更多,而是去舍弃多余;不是去追求世俗的成功,而是去肖似基督的谦卑与服务;不是去享受物质的富足,而是去体验与天主和万物合一的喜乐与平安。

愿圣方济各的精神,继续启发我们每一位基督徒,在各自的生活中,活出福音的馨香,成为天主爱与和平的工具。阿门。

2025年10月31日

本文标题:在亚西西寻找方济各神贫精神的足迹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