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伯多禄·赵玉璋先生:信德与学识照亮的一生
2025-09-30 08:20:37 作者:刘奎卫
我的外公伯多禄·赵玉璋(1918-2008)是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临川寺人。外公的一生,以信德为锚,以学识为舟,在时代浪潮中坚守本心,其精神至今仍滋养着家人与亲朋。
我的外公伯多禄·赵玉璋
外公少时便浸润于天主教教义,立志奉献于主,服务于人。于1932-1939年在小修院求学七年。1939-1944年在大修院攻修神学,后因修院解散,外公从此中断了神学深造之路。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外公用自己的学识继续为社会做贡献。其次子(即我二舅)赵堪培回忆,外公曾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担任昆虫学家周尧教授的助手,负责拉丁语植物学的翻译和研究工作,为我国的植物学研究工作添砖加瓦。
外公赵玉璋曾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负责拉丁语植物学的翻译和研究工作(上下图,下图第二排左四为赵玉璋)
外公深爱养育自己的这一方水土,教育后人要爱国爱教,遵纪守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勤奋笃实成为他一生的追求。
在数十年担任英语教师的同时,他从来没有放弃对拉丁语的热爱,自己利用业余时间编写拉丁词典,义务翻译拉丁语资料。用他的话说,我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海纳百川,而拉丁语也是门极其严谨的语言,非常美丽,两种语言和文化都值得认真学习。
外公退休后正值天主教陕西天主教神哲学院缺少拉丁语教师,他又在此给修生们教拉丁语数年。
1993年赵玉璋(第二排左一)与主教、神父和陕西天主教神哲学院修士们合影
由于拉丁语资源少,九十年代接触不到电脑,外公亲自手写教案、讲义和习题,以保证教学效果。由于拉丁语中有弹舌音,不好掌握,他就不厌其烦地手把手示范,从不言语打击辱骂学生。他的敬业爱岗、以身作则和宽厚仁爱的精神影响着全体修士。至今,每当我翻开他曾经的笔记和讲义时,他那伏案研修的身影就会浮现于眼前……
赵玉璋1936年在修院的学习资料和1993年在修院教书时的手写拉丁语讲义
赵玉璋亲手为修士们抄的英语“圣母经”学习卡片
2008年8月,外公与世长辞,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遵主命身正为范,好钻研学高为师”是他一生的写照,也成为家庭与社会的宝贵遗产。他以信德的坚守、学识的深耕,在时代的褶皱里写下了动人的篇章。他虽已远去,但那份“爱国爱教、笃学笃行”的精神,终将继续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
供稿:刘奎卫
校阅:赵堪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