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圣周旧礼“Tenebrae”应该怎样中译?


2025-04-04 17:34:36 作者:孙峥神父 来源:信德网

TENEBRAE+(1).jpg

去年12月“第十三届天主教研究青年学者论坛”(纪念圣多玛斯•阿奎那诞辰800周年)在澳门举办之后,全体与会者建了一个微信群,以便沟通交流。近日,群内一位在法国巴黎求学的博士生询问:“日课中的Tenebrae有中文译名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一个冷知识点,两岸三地中文教会都很少注意的词汇。礼仪及圣事部1988年1月16日发布的“Paschale solemnitas”(《筹备圣周礼仪》)第40段,提到过Tenebrae(但此处没有中文翻译)。

Tenebrae是拉丁文,意思是黑暗,字面上可以理解成在黑暗中进行的礼仪。它的中文译名比较混乱,例如:香港大屿山出版的《本笃会规》翻译成“更课经”;圣公会某派别译为“熄灯礼崇拜”;也有译为“晨更祈祷”、“守夜礼拜”的,甚至有外行人翻译成辣眼睛的“黑暗日课”、“昏暗礼”……

笔者建议将这个词汇译为“灭烛祷”或者“暗祷”,就此译文在多个天主教研究群组征求学者们的意见,并未收到异议。其实早在2020年,笔者主持增订《天主教英汉袖珍词典》的时候,就考虑要不要放这个词?最终放弃。因为放这个词,需要啰里啰嗦解释一大堆。

您如果看过《天主教英汉袖珍词典》的版权页,可以发现这个词典最早的编辑都是拉丁文非常棒的教会前辈,诸如:李震蒙席、王秀谷神父、赵一舟蒙席(华人天主教界的礼仪泰斗)等,他们为什么没有选用这个词?很简单,梵二以后礼仪改革,要求晨祷必须在早晨诵念,“灭烛祷”或者“暗祷”这个仪式在多数教区圣堂以及神学院都不用了。所以就略去了这个词条。

“灭烛祷”或者“暗祷”(Tenebrae)最初是在圣周最后三天(圣周四、耶稣受难日和圣周六)前一天晚上,诵读次日的晨祷和赞美诗,并伴随诵读进程,逐渐熄灭特殊烛架上的蜡烛(见下图)。烛架上蜡烛共计十五根,它们依次在九篇晨祷圣歌和五篇赞美诗后熄灭;六根祭坛蜡烛则在诵经时熄灭,在吟唱圣歌的过程中,教堂的灯光也逐渐减弱直到熄灭……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通过猛地合上一本书、或祈祷书敲打长凳发出的声音,象征基督圣死后发生的地震……所有人都起身,在静默中离开。

罗马天主教的旧礼仪,在有足够数量神职人员的圣堂,曾经普遍以称为“灭烛祷”或者“暗祷”(Tenebrae)的形式,于前一天晚上举行晨祷和赞美诗。直到 1955 年教宗比约十二世改革圣周仪式,将复活节守夜仪式恢复为夜间仪式,并将圣周四和耶稣受难日的主要礼仪从早上移至下午或晚上。因此,耶稣受难日和圣周六的晨祷和赞美诗不能再在前一天晚上进行,甚至圣周四的晨祷和赞美诗也只能在圣周四早上举行圣油弥撒的主教座堂提前进行了……

天主教会的礼仪,既历史悠久,又与时俱进。一些Tenebrae之类的旧礼仪,不可避免地淡出人们的视线……建议有兴趣的师友,可以尝试这些旧礼仪的整理、研究和中译工作。

(Barcelona)_Tenebrae_Candelabra_-_Antoni_Gaudí_-_Museums_of_the_Sagrada_Família.jpg


本文标题:圣周旧礼“Tenebrae”应该怎样中译?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