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浙江:杭州主教神父接待意总统,文明的本质在于相互滋养


2024-11-12 10:10:32 来源:信德网

新华社北京消息,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应邀于11月7日至12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11月11日上午,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前往浙江杭州天主教传教士公墓参拜耶稣会士殷铎泽 (Prospero Intorcetta) 神父的坟墓。

一同来访的意方嘉宾有:总统女儿劳拉·马塔雷拉女士,意大利外交与国际合作部副部长埃德蒙多·奇利埃利,意大利驻华大使安博思,意大利驻沪总领事安缇雅,以及意大利访华代表团的成员。天主教杭州教区杨永强主教、郑家茂神父参加接待,并陪同参拜。

殷铎泽神父出生于西西里岛的皮亚扎阿尔梅里纳(Piazza Armelina)。一位作者在其著述中明确指出其出生年月是1625年8月28日,但未指明出处。十六岁时,殷铎泽被他的父母送往卡塔尼亚大学学习法学。但是他不同意父辈的计划,很快便离开那个埃特纳火山所在的城市前往美西纳要求加入耶稣会,随后又申请前往远东进行传教。直到1642年底,长上才在他父母的同意下接纳他作为初学生。完成学业后,殷铎泽受遣前往中国,并于1659年到达目的地。

殷铎泽神父曾在中国担任耶稣会士和传教士;是在天主教本地化“礼仪之争”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主要人物之一;通过对有关作品以及孔子著作介绍的翻译,他在中国与欧洲思想之间起到了媒介作用;为培养中国耶稣会士,他创建并领导了年轻的本地初学生培育工作;在葡萄牙和法国耶稣会士之间突发的敌视之间,他充当了调解人。

1698年,与他同时代的郭弼恩神父(Charles Le Gobien)在巴黎出版的著作中写道:“这位神父来自西西里王国,是一位年逾65岁久经使徒沧桑的可敬长者。尽管他身高一般,但他的年迈和面容上的庄重光彩照人,即使非基督徒亦会对其油然起敬。他为人愉悦而且富有吸引力,在与人交往中,通常能赢得大家的友谊。同时,他生气活泼的聪明才智和周全谨慎与众不同,使之备受大家推崇。另外,在这些自然恩赐之外,他还具有罕见的美德、炽热的激情和英雄气概,使他能够乘受一切苦难,无畏地致力于耶稣基督的荣耀和灵魂的救赎”。

殷铎泽是中国与欧洲之间的桥梁
殷铎泽神父在抵达达中国后的短短几年中对孔子哲学及道德思想书籍的研究使之在欧洲得到介绍和传播。1662年,他首次完成并出版了孔子著作第一部和第三部书的第一期翻译工作,书名是《中国智慧》(Sapientia Sinica)。1667年,这项工作关于《中庸》的第二期翻译工作也得到完成——正是对这个细节的回忆出现在习近平与马塔雷拉总统的谈话中。

同年,整部作品以《中国政治道德学说》(Sinarumscientia politico-moralis)的名称重新印刷发行。尽管当时印刷技术上存在的困难,殷铎泽还是成功地在拉丁文译文旁边发布了中文原文。不仅如此,在他的译文中,他还以横线标出构成文言文的所有词语,以将其与他在翻译中为说明或解释原文而添加的词语区分开来。
当然,在孔子著作翻译文本之前,欧洲对中国和中国民族从整体上来说已有所了解。利玛窦在其《中国传教史》中称“(孔子)为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受崇敬和最圣贤的人”。但应该说,西方真正了解中国哲学文化遗产的开端始于殷铎泽神父——将中国文明的最根本组成部分从中文翻译成拉丁文的第一个人。其作品问世之后,汉学研究得到极大关注,孔子著作也随之被翻译成其他几个主要欧洲语言。孔子思想及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应归功于殷铎泽神父。

文明的本质在于相互滋养

正在对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11月9日到访北京大学并在发表演讲时特别指出,“文明的本质在于相互滋养。”

中国和意大利作为两大文明古国,传承千年的友好交往史滋养了两国生生不息的人文交流,马可·波罗同中国的交往佳话更是东西方文明互学互鉴的写照。今年是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演讲中,马塔雷拉说:“这个特殊的年份提醒我们,不同的文化与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相互尊重和包容对话,是构建和平繁荣未来的基石。”

利玛窦、罗明坚、殷铎泽等意大利传教士成为西方汉学的“先行者”,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等人来华拍摄影片成就经典之作……在20多分钟的演讲中,马塔雷拉频频提及两国交往史上的人和故事。

他表示,意中两国基于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建立的传统友谊,离不开学者、商人、科学家等人士作出的贡献。“正是通过一代又一代文化交流的使者,我们打开了互信与合作的大门。”

内容综合自意欧视点、中国新闻网等

本文标题:浙江:杭州主教神父接待意总统,文明的本质在于相互滋养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