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唐山大地震30周年系列
2006-07-28 09:38:54 来源:信德报(第272期)
复兴之路
地震毁掉了几乎一切,唐山采访时我们找不到哪怕一张地震前的老照片。但记忆却无法尘封,它像流淌的小河,回首着昨日的恶梦,也诉说着今日前行的旅程。
谁能忘记唐山人的镇定、从容、举重若轻和强大的忍耐力呢?大地震毁灭了他们的家园,而唐山人仅用了十年时间,就在废墟瓦砾上建起了一座宜居的新城。1990年,联合国授予唐山“人居荣誉奖”,这是中国历史上获得的第一个“人居奖”。
昔日的教堂遗址上建起了座座高楼
百年工业重镇,开始重振雄风。短短30年,唐山已成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经济以平均每年12.7%的增长率快速发展。 唐钢集团一跃成为国内第二、亚洲第五、世界第十二的钢铁巨头,“北方瓷都”的称号更加响亮,唐山港成为渤海湾迅速崛起的一颗璀璨的港口新星。
大地震对唐山教友心灵的震撼是巨大的。咀嚼着痛苦,体验灵与肉的悸动,感悟生与死的无常。他们在阵痛过后,并没有消沉失望,而是重新点燃了信仰之光。
上世纪80年代初,宗教政策开始落实,唐山教友的信仰得到了大爆发,各堂口临时聚会点内人头攒动,大家积极参加弥撒及其他礼仪活动,以此表达自己的信仰。
神职人员的培育和教堂的建设是神长教友最关心的大事。如今,唐山(原永平)教区共培养神职人员34人,修女40多人,落实教产25处,28座教堂拔地而起。秦皇岛市和卢龙(原主教府)的教产正在酝酿落实中。现在,教区有4万5千名教友,分布于2市和15个区县。
唐山市圣母无染原罪堂
当地神长教友至今仍津津乐道的是唐山市总堂的建设。1988年,在政府划拨了13亩用地上开始建造规模宏大的教堂。建堂期间,教友们迸发出空前的热情和干劲,一年的建堂时间里,每天至少有2000人做义工,实行三班倒,饭菜自带,工具自备,男女老少齐上阵,上班族更是厂矿下班教堂工地上班。黄花港一位教友把孩子结婚盖房用的三间房木料全拉到了堂里;钢厂的吊车司机义务服务,油钱全部自己掏……感人的故事实在太多了。“全心奉献、没有浪费、平平安安”,这是教外朋友对教友们的评价。
如今,唐山教会又把视野放到了福传事业上。 刘景和主教把福传作为了教区今后的努力方向:“部分神父教友有了明显的福传意识,但希望更多的人动起来。”老谢神父更是提出了具体要求:“有的不能做,但能做的很多,能做的必须做,不能做的交给天主!”
我们有理由相信,唐山教会会创造另一个奇迹。我们也坚信,唐山的神长教友将和唐山人民一道,在未来的岁月里,用智慧的双手创造一个和谐共融、欣欣向荣的美好社会,让未来的记忆充满幸福、充满欢乐!
鸣谢
协助采访:唐山总堂董致远神父、刘允山神父,丰南堂区胡连江神父,黄花港祁得胜神父、崔治军,赵各庄杜松杰神父。
其他座谈教友———陈洪贵、刘志国、陈素梅、孙美丽、刘晓平、刘恩仲、梁永芳、孙允铎、张惠英、张明、赵文跃、刘树堂、刘俊芹、孙永贵、马春芳、方保琴、侯春兰、郑菲。
策划:总编室 采编:“信德”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