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司铎的戒烟酒记:陪伴了自己30年的烟酒,为啥要戒呢?
2021-11-30 15:05:28 作者:若望 来源:信德网
今天,戒酒一年。
刚戒时,每周至少有两、三次想喝两口,晚上七、八点的时候欲望最强。现在,一般十来天才有一次心痒,应该是接近成功了。比较起来,戒酒还是比戒烟稍微容易,因为戒烟两年之后还常有抽一根的冲动,到现在5年有余,才再无留恋。
陪伴了自己30年的烟酒,为啥要戒呢?
理由之一是上当。
两三块钱的成本,卖价超过十倍,尽管有时别人会送,但毕竟还是有人花了钱,本来可以花在更有用的地方,再加上烟丝中掺杂了很多其他的东西。知道上当还抽,不是缺心眼吗?想想,还是戒了吧。
理由之二是不方便。
以前没有意识到烟味对不抽烟的人来说有多讨厌,2005年底赴美学习,因为诸多场合不能抽烟,自己就憋了1年多没抽(当时没想戒)。
2008年回国过春节,在老家一个月,过足了烟瘾,假期结束再回美国,洗澡洗衣服之后,回到宿舍却总觉得有烟油的味道,找来找去,最后发现是钱包的问题,尽管只在老家熏陶了一个月,还放在抽屉里,但在那无烟的环境,味道也格外明显。
于是意识到,不抽烟的人与我们在一起会有多心烦。当然,自己是神父,去教友家,教友一定会大度地说:抽吧,没事儿。自己如果不抽,憋得慌,人家也会尴尬。抽了,人家忍着;等我走后,人家会把门窗打开通半天风。为了于己于人都方便,想想,还是戒了吧。
理由之三是误事。
自己喝酒实在,哥们弟兄在一起,不会浅尝辄止,总要够意思,在堂区酒局多,有时每周五六个晚上有局,虽然少有喝多了丢脸的时候,但是酒后想正常工作是不大可能了。有时勉强坐在电脑前工作,却力不从心,好几次突然醒了,发现自己已经坐着小睡了一觉。而且每次酒局都至少两个小时,加上回来休息的时间,半个工作日就这样过去了。如果不管别人怎么劝,只喝二三两小酌一下,别人就会觉得不够意思,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特别是自己做东的时候。想想,还是戒了吧。
理由之四是“修”。
至今我并不十分确定烟酒对健康有多大危害,但作为修道人,应该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即使危害很小,是不是该尽量避免呢?否则,怎么跟人家讲刻苦,讲节制?现在还怀念美酒入口时舌尖上的爽、酒至半酣时的得意。但这不是贪图口腹之乐吗?自己没有能力做别的牺牲,能在这方面尽力克制一下自己吗?想想,还是戒了吧。
理由之五是坏表样。
一个神父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教会形象,社会上抽烟的人越来越少了,或至少在无人处或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文明吸烟”了,如果自己走到哪里都叼着烟,实在不雅。一些青少年看到了,更会觉得抽烟无所谓;那些被家人强烈反对的吸烟者,也会更理直气壮:神父也抽呢!
喝酒也是一样。
男人喜欢酒桌上意气风发的感觉,我也不例外,但自己感觉颇爽的时候,已经是他人眼中的“猴戏”开始了。
小时候见的很多烟酒“爱好者”大致就是这个样子:红着脸、叼着烟,呼来喝去。真喝高了,不管怎样控制,言行一定会走样。面对一个喝多的神父,教友们打不得,骂不得,局面尴尬;教外人干脆传为笑谈。自己又已是天命之年,不该再出丑、不自重。想想,还是戒了吧。
所以,自己戒烟酒的动力首先来自于理智上的认同,甚至那时拿起烟来就觉得好像在做亏心事,觉得自己有点没出息。
虽然当初戒烟酒并不纯粹是出于身体原因,但现在发现,戒了还真有好处。
比如,戒了两年烟之后,用凉水刷牙漱口不再那么难受了,原来刚过四十的时候天冷了刷牙就不敢用凉水。戒酒之后呢,睡眠好多了,以前总有酒精在胃里翻腾,睡得不踏实,爱醒,现在基本上可以享受高质量的睡眠了,平时也很少烧心了。
但是,戒烟酒也遇到了实际的困难。
比如戒烟两个多月后,开始很厉害地频繁口腔溃疡,前后左右包括舌头上此起彼伏,至今也偶尔会犯,也许是内分泌有些不适所致,有人说抽上烟就会好了,但一想,还是算了吧,不能因为这点困难就停止。死了,气节也不能丢,何况只是口腔溃疡。
还有心理上的困难,开始戒的时候,怕别人觉得你不合群,更有人会说:他对自己都那么狠……就像金圣叹所云:“人无癖好,不可与之交,因其无至性也。”意思是人若没有癖好不可与其交往,因为他没有真实的性情来待你,这样的人无情不实在。
但实际上是否够意思,真的在乎那二两酒?你办事尽心可靠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在酒桌上信誓旦旦,第二天都抛到九霄云外了。要不,怎么有“酒肉朋友”这个词呢?而且,修道人该培养真正的志性是读书、书画、锻炼......努力培养自己,让这些有意义的事情成为我的志趣,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吗?
戒烟戒酒,还有一个可贵的收获,就是随着一天天的成功,对自己越来越自信。
戒烟戒酒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作个小记,为鼓励自己继续坚持,怕哪天大意了回到从前。当然,也希望更多弟兄能一道前行,不过,绝没有轻视喜好烟酒的弟兄之意,因为很多弟兄在牧灵等工作上废寝忘食,在很多方面默默无闻地做着美好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