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圣经》中“浪子”的故事说开去
2021-03-26 10:49:59 作者:林红艳 来源:信德网
《圣经》路加福音中记载了耶稣讲的一个故事:浪子。小时候看重故事的曲折变化,而今为人母亲,再读故事,心中不禁感叹,这则故事在儿童教育方面,有深刻的意义!
当故事中小儿子对父亲说:把我应得的一份家产给我吧!并且“收拾好一切,去远方”的时候,父亲选择了无条件接纳!
①父母应先以平和的心态正视自己。
故事中的父亲是一位富裕的农民,他有“许多佣工,口粮富足”,他本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你的决定是错误的!你必将受苦!但是,这位伟大的父亲没有这么做。作为父母,不需要急切的向孩子灌输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有部分家长,在孩子尚在幼儿时期,就不经过仔细辨析,急急忙忙把自己的希望和观念灌输在孩子脑中,将自己对事物的偏见,美化为“父辈的经验”。有的父母对自己身份、家庭出身焦虑和鄙视,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自卑感和困惑,即使孩子本身很优秀,也难以摆脱这原生家庭的烙印。有一部电视剧叫《丑娘》、山西新绛著名蒲剧《乡村母亲》,讲述的都是农村出身的孩子,在成家以后不敢相认自己农村的母亲。
为什么孩子不敢承认自己有一个农村的母亲?表面上看是孩子不孝顺,深层次的问题依然出在父母亲的教育上,父母亲没有给与自己家庭和农村客观的评价,在孩子幼年时候就灌输了农村丑陋,农民可耻的偏见,孩子才会自卑,在城市生活的过程中,刻意回避自己的农村母亲,造成痛苦的人伦悲剧。圣经中的这位父亲,在孩子做出选择的时候,他选择了温和的沉默,没有贬低自己的田园农村生活,也没有刻意宣扬繁华城市生活!他给予了孩子自己探索的权利和信任。
②接纳孩子的选择。
故事中的小儿子选择了离开父亲,去过自己认为美好的生活,他挥霍钱财,与娼妓一起做乐,作为父亲,没有苦口婆心的劝导,只是默默接受和等待。
在生活中,父母往往会对孩子的一些看起来有些糟糕的选择焦急万分,在孩子有一点偏离所谓正道的时候耿耿于怀。孩子玩水玩泥巴,孩子在墙上涂鸦,孩子摔碎东西,孩子想玩火柴……部分父母就会立刻气急败坏,跳出来指正,并且认为这是自己的天赋权力,不立刻制止孩子就是不负责任的家长。在孩子还没有看到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时候,就想控制事情的发展,生怕遭受任何损失。殊不知,挚爱也需要接纳孩子的选择和错误!部分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时候,会刻意显示自己的高明,贬低孩子的探索,例如“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谚语。有些家长会只接纳孩子的服从的时候,在孩子与自己意见不同,或者孩子哭泣、烦恼、悲伤时候大发雷霆,其实根源就是对孩子有条件的接纳。圣经故事中的父亲,从小儿子做出选择,在外边花天酒地、挥霍无度,一直到后来沦落为放猪人的时候,他都没有着急的伸出援助之手。他容忍孩子错误的选择,容忍他的放荡生活,容忍他遭受苦难,容忍孩子错误并且自己承担后果。
孩子的成长不会一帆风顺,在保证不产生严重后果的前提下,父母需要下狠心,容忍他犯错误,不听话,等待他最后的悲伤和后悔。有一次三岁的女儿趁我不在意,偷偷玩了玩大人剪刀(不许玩大剪刀是我多次明确要求过的),结果很快割破了手,流了血吓得大哭起来,这时候我默默的给她简单的包扎了一下,没有责备孩子,也没有责备剪刀,孩子哭了好一会,我只是默默的抱着她温柔的拍拍她,不去用语言安慰她,等着她停止哭泣,自此以后她对剪刀的伤害性留下了深刻印象。
③接纳孩子的不同。
故事中父亲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浪子”,一个是“孝子”,当浪子挥霍的时候父亲保持沉默,孝子辛苦劳动的时候,也“没有给他一只小绵羊,好让他和朋友们一起享乐。”当浪子回头的时候父亲热情的拥抱了他,当孝子出现情绪的时候去“请他”,温和的劝导他,接纳孩子个性的不同,成长方式的不同,但是给与的都是同样的爱。天下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也没有一样的孩子。为人父母常常陷入一个泥坑叫做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会跳舞,会画画,思维敏捷,口齿伶俐 ,仿佛是天上的闪闪发光的星星,自己家的孩子毫不起眼,泯然众人也。为人父母,先要端正自己的位置:孩子是天主派来的天使,做父母的要满怀敬畏之心,接纳孩子的一切,甚至残疾,不聪明,创造辉煌生命的是天主,父母能做的只能是做好榜样,化作春泥呵护花朵。
④接纳孩子的悔改。
当故事中的浪子回家的时候,伟大的父亲选择无条件的接纳孩子,没有说:“看你当年不听我的话……如果你听我劝导,就……”,父亲选择了温柔的拥抱,热烈的欢迎,设宴款待,完全没有半点条件。其实,这种对错误结果的平静接纳、对孩子的原谅才是最震撼人心,日后引导孩子走上正路的强大力量。央视著名电视剧《大宅门》中,七爷自己年轻时犯错,被赶出家门,父亲那渴望、依依不舍的眼神,深深唤起了他的悔恨之情。七爷的儿子白敬业犯错回来以后,被他一顿毒打,甚至打断了褪,但暴力却没有起到任何教育的作用,白敬业仍然我行我素,毫无悔改之意。
⑤父母要始终对孩子充满信心。
圣经中的父亲,小儿子出门后,他坚信他一定会悔改,因为儿子“远远就望见了他的父亲”。如果这位父亲真的认为孩子已经无药可救,他就不会在一直在那里等待,直到孩子醒悟悔改。他坚信孩子会回来,他要在第一时间拥抱孩子亲吻孩子。
爱因斯坦小时侯和母亲一起出去玩,别的孩子都在一起玩球,只有小爱因斯坦独自一人默默在一旁不参加,另外一位母亲说:“天呐,小爱因斯坦是不是有问题呀,他怎么不和别人一起玩!”爱因斯坦的母亲坚定的说,我的孩子没有问题,他是在思考,他将来一定会成为教授的!爱因斯坦在后来发明灯泡的过程中,能够失败上千次仍然继续坚持,与他母亲对他的支持和坚信不可分离。
为人父母,也要有十足的信心,我的孩子是优秀的,尽管看起来与别人不同,他会选择正确的观念生活,尽管他现在可能差强人意。父母需要说服自己相信孩子,孩子也会感觉到被信任,更愿意克服困难,表现的更优秀。
我的女儿非常喜欢看动画片,就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可是每次她看二十分钟就会自己默默关了电视机,出去玩耍。我在她能听懂话开始,就一直对她说,妈妈相信你,你一定会控制好看电视时间的!到时间你会自己关掉的。女儿因为被信任而表现的很自觉,从来没有在看电视方面和我发生矛盾。
接纳是和孩子相处最好的方法
信任是连接孩子最美好的纽带。 孩子能因为信任而进步。接纳孩子,正如耶稣曾经接纳税吏和罪人一样。等待孩子,正如台湾作家张文亮所言,就像牵着蜗牛去散步。信任孩子,就像耶稣知道我们如此脆弱却信任我们,给与我们自由和选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