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痛苦与希望之间:伊拉克风雨飘荡的半世纪


2021-03-03 09:33:35 来源:梵蒂冈新闻网

教宗即将访问伊拉克

(梵蒂冈新闻网)伊拉克四十年的悲痛历史源自于1980年:一次「闪电」行动,却引发了将近十年的战乱。随后的海湾战争恰好于30年前结束。12年过后,2003年3月的冲突标志了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时代的终结,在随之而来的十年内,伊斯兰恐怖主义窜起。最近的冲突于2014年爆发,并在4年之内画下句点,但它留下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诸如国内武装民兵的存在。

因此,伊拉克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发生了多次悲惨事件,带著很多仍未愈合的伤口。意大利摩德纳和雷焦艾米利亚大学当代史教授拉贝拉(Gianni La Bella)解释道:「第一次的战争持续了8年之久。那次冲突在本质上是逊尼派的伊拉克在对抗什叶派的伊朗。萨达姆‧侯赛因想要借由那次战争来避免伊拉克什叶派信徒跟随伊朗什叶派信徒的模式的风险,同时也把手伸进伊朗的石油里。」两伊战争在当地造成了一百万人死亡,结果却只是耗尽了有关各方的武力和资源。

那次旷日费时的冲突也导致了接下来的战争。拉贝拉教授强调,「1990年开始的战争也成了与西方的冲突,因为那是美国士兵的军靴首次践踏在一片被视为神圣之地的疆域、伊斯兰的土地。这是文化和象征的世界的断裂,深层的分裂由此展开」。那么,1990年代的战争对百姓带来怎样的后果呢?教授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损失格外庞大:一方面是物质资源的毁损,另一方面是医疗卫生的崩坏。很多轰炸行动使用了所谓的贫铀弹,所以因肿瘤而死亡的人数呈现指数增长,为数众多的孩童深受其害。」此外,伊拉克货币严重贬值,「当地薪资降到历史新低,劳动界一蹶不振,贫困问题重压在国家的肩头上,而国际社会却冷漠以对」。没有多少人为此发出抗议之声,因为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本来就应当制裁该国政府。

在21世纪里,伊拉克结束了一个重要的时代:萨达姆‧侯赛因的政权垮台。拉贝拉教授表示,「这次的冲突动员了国际社会投入战争,酿成祸端的是一个谎言,即:伊拉克手中握有武器。战争的目的是永远赶走萨达姆,在伊拉克和美国之间激起腥风血雨」。这次的战争也给百姓制造了悲惨的后果,而且「导致阿拉伯穆斯林世界和西方世界之间的破裂,留下了今日依然存在的鸿沟,为2014年开始的最后一次战争埋下导火线」。

这位教授指出,「在2003年至2014年这十年期间 ,内战爆发,伊拉克陷入极度贫困的处境,在国际上孤立无援。这一切加剧了内部冲突,使得派系问题更加严重,打破了伊拉克在历史中赖以为根基的和睦共处,也就是该国北部重要的库尔德族,以及逊尼派和什叶派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冲突每况愈下,人民开始自相残杀。「如此一来,伊拉克受到外部势力掌控,『国将不国』,报复和仇恨的念头大幅激增」。这一切促成了巴格达迪(Abū Bakr al-Baghdādī)拓展权势,他试图建立穆斯林帝国(caliphate)。「这种圣战思想激发各层级的民众大规模地集结起来,以这个原教旨主义的信念为核心企图进行报复」,也就是诉诸于内战。「2014年至2017年期间的恐怖战争,导致教堂、清真寺和博物馆毁于一旦。那是铲除每个人类遗迹的行动。在那段可怕的岁月里,伊拉克所面对的是无可比拟的暴力」。

拉贝拉教授最后总结道,「我认为,百姓遭受的这些痛苦在某种意义上是教宗此行讲话的一大要点。教宗方济各也将前往加色丁人的乌尔,亚巴郎正是从那里出发(参阅:创十五7)。这次访问是以各大宗教的名义向支持战争的各种形式再次说不。我相信,此行将是教宗方济各牧职的一大重要时刻」。

本文标题:痛苦与希望之间:伊拉克风雨飘荡的半世纪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