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传递的是爱的讯息
2018-01-11 13:52:54 作者:磐石 来源:《信德报》2017年12月24日,46期(总第750期)
近年来,每至圣诞,总能听闻“抵制”的消息,最先如2006年,来自武大、北大、清华等10位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号召大家“抵制”。事件持续发酵,仿佛上了一个定时闹钟,每年12月就要上场巡演。微信上不断看到有人转发“抵制圣诞”的段子,街头上有人举着“我是中国人,我不过洋节”、“请不要祝你我圣诞快乐,圣诞不是你我的节日”等。
也许被每年的“抵制”风弄烦了,笔者发现:反“抵制圣诞”的人也越来越多。可贵的是这里面有不少并非是基督徒,这说明一些学者或社会各界对此争论也越来越理性,反思也颇为深刻。
过往抵制者中认为圣诞节是“洋节”,庆祝“洋节”是对中华文化的侵蚀,是主体性文化丧失后的集体无意识。但一位社会学家反驳说,照这个逻辑,母亲节、父亲节、情人节、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等节日起源都在国外,我们是否都不过呢?公元纪年也是以耶稣降生之年来确定,是否公历也要废除呢?
也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是根植于我们内心的,并不因庆祝一个节日就削弱。在全球化的今天,圣诞节不仅仅是西方国家或者基督徒才过的节日,不少亚洲国家和地区也都有庆祝圣诞的活动,像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中国的港台地区等。这些地方轰轰烈烈过圣诞节的时间远比内地悠久,而他们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因为过圣诞节而衰微,而是非常好地保存下来。
也许,对我们基督徒而言,特别要警醒的是圣诞原本神圣的节日内涵世俗化现象。首先我们不能认同圣诞节越来越商业化而缺乏信仰的内涵。过度的商业化的确给教会带来了合家侵害。不少商家看到了这一商业契机,推波助澜,在圣诞节当周推出许多打折让利活动,让你不停歇地“买买买”。这一纪念救主降生的节日,继“双11”、“双12”之后,也转身成为消费狂欢日,成为商家年底拼业绩“三连发”的最后一战。一些教友对此也趋之若鹜,俨然让圣诞老人代替了主角耶稣,圣诞礼物代替了弥撒大礼。
教会借着一个节日,以特定的文化符号或者形式来表达对道成肉身的崇敬,用我们的欢欣与相爱来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甚至通过各种方式对自身的信仰加以反思,这不仅可以,而且是理所当然。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否过圣诞节,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是自然为之的,不用刻意禁止。
圣诞是耶稣给人类的礼物。那生在马槽中的婴孩把整个人类历史带入了崭新的一页,给世界带来了真正的平安和喜乐。所以,圣诞乃是传播真善美、传递信望爱的节日,教会庆祝不必比排场、比阵容,而要注重信仰的内涵,带出爱的福音和生活见证。
如果一个节日传递的是爱,你还会抵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