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的圣召之家
2017-10-30 10:12:29 作者:采访/林林 翻译/伊倩 来源:《信德报》2017年10月1日,36期(总第740期)
耶稣说:“庄稼多,工人少,你们该祈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割他的庄稼。”(路10:2)2017年9月6日,笔者在江苏南通举办的“第42届亚洲夫妇恳谈会”上,得知印度夫妇恳谈的主席夫妇Valentine & Anna Coelho育有5个子女,其中只有大女儿已结婚生子,其他3个儿子和最小的女儿,全都矢志追随基督,奉献终生,3个儿子已走进修院,小女儿也已入会作了修女。在此圣召匮乏的年代,这样的圣召家庭已实属罕见,可谓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干旱中的滴滴雨露。于是笔者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对他们夫妇进行了采访。让人敬佩的是他们对孩子的培育理念和对天主慷慨奉献的精神,以及对天主的信赖之心。
Valentine & Anna Coelho夫妇视信仰为生命,视生活为信仰的表达,视天主为一切的中心。夫妻俩不仅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更注重孩子的信仰陶成。他们要求孩子们每天去教堂参与早晨7:00钟的弥撒,除了文化课之外,也学习教会要理。但是,孩子们的校车是7:15,而且当地学校,没有宗教课程。因此,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参与弥撒,并能学习教会要理,夫妻二人下定决心,把“家”作为4个孩子的“学堂” (最小的女儿还没有出生),当时最大的女儿只有8岁。当笔者问及如此选择的理念时,夫妻二人异口同声地说:“因为将来天主不问我们孩子们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而是问我们有没有把他们领到天主面前。”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夫妻二人对信仰的态度。这令笔者想起了老教友们常说的话:“孩子是天主交托给父母照管的小羊,他们不仅是父母的,也属于天主”。如果将来孩子们赚得了世俗的一切,却丧失了灵魂,在天主面前,父母难逃其责。
中间一位为Valentine&Anna夫妇的二儿子
印度国家的教育有一制度,孩子不管进不进社会学校,长大后都能够参加社会高考,只要分数过关,就能进正式大学接受教育。
妻子Anna Coelho曾是一名教师,她辞掉学校工作,全家人搬到了一个农村,在家中做起了4个孩子的专职教师。每天早晨夫妻俩带着孩子们去教堂参与弥撒。回来之后的第一节课是“教会要理”。之后是英语、数学等一些文化课。事情太多,忙不过来时,就只上信仰课。后来他们最小的女儿出生了,同样接受了家庭式教育。在父母的精心培育下,5个孩子无论在信仰上,还是在文化上都结实累累。长大后,都考上了大学,成绩优秀,并获得学位。
生活上,Valentine & Anna Coelho夫妇对孩子们也有独特的教育之道。他们在孟买第一次参加了夫妇恳谈的“原始周末”。他们说:“通过两天的培训才发现,我们没有活出天主要我们活出的样子,也没有完全地认识和了解对方。通过原始周末的学习和以后的彩虹桥以及恩爱圈的跟踪培育,我们婚姻生活的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同时也跟孩子们分享我们的经历,告诉他们我们做错的地方,无形中给他们指明了正确的生活方向。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几个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深受影响,品学兼优。
左一为小女儿,中间为三儿子,右一为四儿子
有一次,堂区举办一个学习班,共12个主题,Valentine & Anna Coelho夫妇和5个孩子全程参与。令他们夫妇惊异的是,学习班结束后,除了大女儿,其他4个孩子都领受了修道圣召的恩宠,一致表示想终生奉献于主。闻听孩子们的心声,夫妻二人深感欣慰。他们说:“我们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求天主恩赐圣召,让他们都去修道。”笔者问他们将来进入老年时有没有后顾之忧?夫妻二人充满信心地说了一句话:“我们信赖天主的照顾。”简单一句话,把他们对天主的依侍之心和慷慨大方表露无遗。他们的大女儿面对弟弟妹妹的选择也毫无怨言,大力支持,心甘情愿将父母的抚养责任一人承担。
耶稣说:“凡为我的名舍弃了房屋、或兄弟、或姊妹、或父亲、或母亲、或妻子、或儿女、或田地的,必要领取百倍的赏报,并承受永生。”(玛19:29)
采访接近尾声时,夫妻二人表示:“我们每天都为孩子们祈祷,希望他们都能成圣,作合主心意的器皿,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