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珍惜善用天主的恩典


2017-09-04 09:48:03 作者:张公显 来源:《信德报》2017年8月6日,29期(总第733期)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乃是清代学者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之一;其中不仅让人节俭,更是让人珍惜为此所付出的代价。由此类推我们所接触的物品,哪一样能离开极为繁琐的工序?而其所用的原材料哪那一样能离开全能上主“安养保存”与“再创造”?因此我们都该将眼前所有的物品皆视作天主赏赐的恩典而倍加珍惜,不可轻易损坏、浪费、糟蹋,尽量做到“物尽其用”。救主耶稣曾在五饼二鱼饱足五千民众的奇迹之后告诉门徒说:“把剩下的碎块收集起来,免得糟蹋了”(若6:12)。正是让我们重视节俭珍惜的美德,因为任何浪费现象都是对“天主恩赐”的藐视,对“天主大爱”的失敬。
    反省自己,是否珍惜了天主的恩惠?是否有随意浪费的习惯?衣服稍微陈旧便毫不吝惜地丢掉!饭菜不合口味便轻而易举地倒掉!家具不再新颖也就当做垃圾扔掉!请客吃饭总要“七碟子八碗”,总要给桌上剩一大推!无论干什么都是“大手大脚”满不在乎。这能算是尊重天主的“再创造”吗?这能算是善用天主的恩惠吗?
    据媒体披露:一群在德国某餐馆吃饭的中国游客,吃完要走时,却被告知要交几千元罚款,理由是桌上饭菜剩得太多。中国游客强辩说:“那是我们自己出钱买的。”人家却说:“你们出钱买的也不行,因为这是随意浪费社会资源,国家有明文规定。”其实,人家餐馆的每张餐桌和菜单上都有“请勿浪费”的提示,食物的分量也被精细到“小份”、“中份”、“大份”、“特大份”四种,让人常有“粒粒皆辛苦”的深刻体会。
    同样在德国,当时的总理科尔请中国客人用餐,最后竟将盘子舔净,总理都这样“吝啬”节俭,百姓就更不用说了。由此可见人家的环保意识多么强烈。地球上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无端的奢侈浪费就是对后人的不负责任。吃饭的目的无非是填饱肚子,能有体力工作就行,山珍海味何尝不是额外的铺张消费?
    另有事例可以作为我们珍惜主恩的“他山之石”,乃是两位作家在域外的亲身经历,而让他们自己觉得汗颜的同时也对人家环保意识的普遍重视感到惊叹:一位作家受邀去国外友人家做客,谈笑之时有女仆问他是否要来一杯咖啡?他随口说“来一杯”,后有要事准备离开,却未喝咖啡,女仆一脸严肃地对他说:“你不是说要来一杯咖啡吗?”聪明的作家立刻知道人家嗔怪的原因是要了咖啡却不喝就是浪费,只得喝完之后再走。当他在一所公厕洗手而让水哗哗流淌时,一位老者竟毫不留情前来关掉,且说“不要随意浪费公共资源!”作家顿时面红耳赤自知理亏。
    还有一位作家在国外租房暂住,某日不小心摔碎一玻璃杯,清扫之后连同其他垃圾倒进垃圾箱,户主老太婆知道情况后竟将他倒进的垃圾再倒出来,用镊子仔细分拣,将可回收的与不可回收的分装于不同的袋子。作者自叙这一“警示”之后,更对人家的公民素质、环保意识、认真程度感到惊讶。户主虽然是一个非常普通的老太婆,但她的实际行动竟是如此的感人,而此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这与我们的“放任自流”该是多么悬殊的对比?非常有名的作家,尚且不能达到人家女仆和老人的“认识高度”,一般的群众没有“大环境”“大趋势”的“熏陶”,自然也就很难想象人家的品德境界了。我们虽然也强调垃圾分拣,但相应的设施并不到位,那又怎能只怪普通老百姓呢?也许这与人家的信仰有直接的关系,他们不只遵守人间法律,更知道竭力维护造物主所布置的“生态平衡”,更知道遵循天主所制定的“奇妙规律”与“道义准则”,更知道感谢、珍惜并善用天主所赐给我们的有形无形、物质精神各个方面的恩惠。
    在“以人为镜”及“自我反省”的漫长过程中,我们都必须不断增强环保意识、“低碳生活”,以及兑现于实际行动的“痛改前非”、“弃旧更新”“从我做起”中,只有紧紧与天主的圣宠合作,珍惜并善用主的恩典,如此才能使原来就美好的生态环境,更美好和谐,更能使普天万众、子孙后代,安居乐业繁荣昌盛沐浴主爱。

本文标题:珍惜善用天主的恩典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