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祭员的信仰精神
2016-07-15 10:18:21 作者:陆信夫 来源:《信德报》2016年6月9日,22期(总第680期)
在教宗的公开接见活动中,有一项活动曾经引起我的注意,那就是几乎每年暑期,教宗都要在罗马接见成千上万前来朝圣的青少年辅祭员。去年8月,来自欧洲二十几个国家的辅祭员在罗马觐见教宗方济各,并与教宗一起诵念晚祷。教宗对他们的讲话中有一句非常精彩:
“亲爱的辅祭男孩女孩们,你们越是接近祭台,就越能记得要在每日祈祷中与耶稣交谈,越能以基督的圣言和圣体为食粮,更有力量走向近人,将你们所领受的当成礼物带给他,满腔热情地献出你们所获得的喜乐。”
我想,这其实也是对普世教会所有辅祭员所说的话。
其实在初期教会,并没有一个专门的“辅祭”职务,特别是早期在教友家庭举行的聚会中,协助神父举行圣祭的通常就是普通教友。有了圣秩制度之后,这项职务就交托给了修生们,后来又成为“小品”的一种,也就是正式任命的辅祭(Acolyte)。不过,正式辅祭的数量并不很多,于是神父们又开始组织教友特别是男孩们,担任这项职务,这就是辅祭员(Altar boy)的由来。过去,辅祭都是男子或男孩。梵二后,辅祭职务逐渐开放给全体教友。1994年,罗马正式发布文件准许女性担任辅祭员(Altar server)。因此,在今日的祭台上,男生和女生都有这份责任为天主服务。
对于平信徒来说,特别是教会的青少年,担任辅祭可能是最为接近天主祭台的服务方式了。虽然堂区常常有成年或老年教友辅祭,可是这项服务对于青少年来说有特别的意义,通常也是孩子们能够深入地认识礼仪,了解教会,深化信仰的机会。每一名想要做辅祭的教友都应该想一想,怎样才能做一个天主的好辅祭员呢?就信仰的品性而言,辅祭应该具备怎样的信仰精神呢?
辅祭的精神首先是“祈祷”的精神:弥撒本身是教会的祈祷,参与弥撒就是参与祈祷,服务于其中是更深入的祈祷。而一名辅祭本身也应该是一个有祈祷精神的人。如果每周都来辅祭,但平时不祈祷,不是一个真正的好辅祭。辅祭应该至少做到早晚向天主做简短的祈祷,有条件的时候可以阅读每日圣言,诵念早晚课或玫瑰经。现在的青少年学习任务重,往往成为疏忽信仰生活的理由,但作为一名热心的辅祭,保持每天祈祷的好习惯是应有的品质。而且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每天用一小段时间来与天主交流,不但不会耽误学习,还能保持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其次辅祭还应该有“学习”的精神:学习是青少年的天职,而教会是学习信仰的学校。一名新辅祭员踏上祭台之前,要学习很多新的东西,礼仪的知识,服务的方式等等。辅祭的经历就是学习的过程。而服务祭台又是一项特别的恩宠,这不仅是陶冶信仰生活、培养友谊的重要方式,往往也是孩子们了解教会、萌发圣召的机会。小时候有热心服务祭台的经历,长大后更有可能成为热心的教友或修道人。
辅祭还应有“忠实”的精神:辅祭是一种服务,服务就需要有所付出。担任辅祭员,就必须要负起责任来,要忠实地付出服务的时间,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职务,认认真真。如一些教友在弥撒时间迟到,但是担任辅祭者决不能迟到;有时候堂区的服务会和其他的活动冲突,这时候还需要辅祭员做出一些牺牲,因为作为辅祭,服务祭台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不可缺少的还有“友爱”的精神:教会是一个团体,礼仪也是团体的行动。辅祭在台上要配合神父,要与其他辅祭合作,这就要求辅祭们学会合作与友爱,而教会也提供了培育这种精神的机会。辅祭班里始终在互相帮助,老辅祭积极帮带新来的辅祭,新人也要热心向大哥哥大姐姐们学习。如果有人临时不能出席,其他辅祭应该乐意替代他们履行职务。很多堂区的辅祭之间会建立同伴友谊,在教会内体验到真实的兄弟姐妹之情,收获这样的友谊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我听到过不少教友年长时,还常回忆起小时候辅祭的经历;而几乎所有的神父们,小时候都做过辅祭员;在不少圣人传记中(如著名的道明·沙维豪),也描述过圣人小时候辅祭的经历。如果要问参加辅祭班和其他社团有什么不同?我想答案就是,这是一个信仰的团体,在这里需要有信仰的精神,那就是祈祷、学习、忠实和友爱。有了这样的精神,也就是自己成为一个活出了信仰精神并体验到信仰的喜乐的人,才能做到教宗所说的:将自己领受的礼物带给他人,并献出所获得的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