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被“绑架”的读者


2016-01-29 10:28:44 作者:弓月禾 来源:《信德报》2016年1月1日,1期(总第659期)

    两年前,一位本家的表叔在闲聊中问我,家里有没有“信德”,我说没有,平时都在电脑、ipad上看信德网。表叔家没有电脑,也没有网络,不明白网上怎么看报纸。几日后表叔忽然来电说给我弄了一份“信德”,我顿觉有些惭愧。表叔是残疾人,拄双拐,靠推拿、按摩养家糊口,每主日必去教堂,居然让我看报,虽有点怪他多事,但每次从教堂取回报纸都会仔细阅读,用笔写写画画,仿佛不这样就会有愧于表叔,偶尔还会觉得自己是被表叔和“信德”“绑架”了的读者。

    2014年暑期,堂区组织教友赴板寺山朝圣,回来后写了篇报道,发E-mail给信德网,次日被信德网转发。这是我的文章首次被网络采用,自然有些兴奋,想着过几日还会被登上“信德”,心里美滋滋的,几次去教堂都是先去翻阅报纸,虽未能如愿,但总算搞明白了一件事:“信德”上的内容信德网上都有,信德网上的内容“信德”上不一定有。
    此后便陆续写一点堂区的活动、信仰反省、解读人生等方面的文章投稿,网上也时常采用。一日晚,上网见自己的文章被采用,且标注“来源:“信德”某期”。第二天上班特意提前十分钟出发,到教堂寻那一期的报纸,不巧尚未送达。过了两日又去寻报,在大门口遇见了本堂神父,他说在“信德”上看到了我的文章。兴奋之余,不免有些疑惑,我写的是篇论财富观的文章且用了新笔名,神父怎知是我写的?拿到报纸才恍然大悟,原来同一期的报纸上刊发了我两篇文章,另一篇是写本堂奉献生活年活动的。虽阴差阳错,仍高兴异常。
    记得有一天读报,看到了杨绛先生的《劳神父》一文,仔细阅读了几遍,知道她九岁时已“偷读”过《旧约》,忽有个疑问:杨先生、钱先生是基督徒吗?上网查询未果,却有意外发现:“钱钟书18岁时考入美国圣公会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杨绛曾就读于上海启明中学、苏州东吴大学”,均为早期的教会学校。我将《劳神父》推荐给妻子、女儿看,恰巧女儿那段时间正在读《围城》,于是一家人一起将《围城》阅读了一遍,这算是读“信德”的意外收获吧。
    要说以前看信德网和现在看“信德”的区别,似乎伯仲难分,不过对我来说,看报暂时戒掉了“网瘾”,让我重拾阅读的习惯,勤动笔,多写字,也算是个意外的惊喜。
    圣诞节前几日,小姑打来电话:“明年的“信德”已替你准备好了”。我又一次成为被“绑架”了的“信德”的读者,想想真的很幸福。

本文标题:被“绑架”的读者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