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她的美让我心动


2005-04-19 13:21:17 作者:夏明颂 来源:信德报(第235期)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一位来自北京的学者———陈东风教授。陈教授自称是“耶稣会的朋友”,他在国外留学期间接触到了耶稣会士,并与耶稣会士为友,通过耶稣会了解到了天主教会。他现在还不是天主教教友,但言谈之中,他对天主教教义的认知和理解着实令我惊讶!
    正是这位谦虚和善的学者,向我讲述了他看过的一部关于印度德肋撒修女的生平记录片。他将片子中感触最深的两幅镜头分享给我:
    镜头一:印度德肋撒修女有一天外出归来,在加尔各答的街头看见一个印度穷人斜躺在马路边。忙碌了一天的修女这时已经疲惫不堪,她既想背起这个人到修会去疗救,又感觉到自己此时有些力不从心。意念一闪即过。她回到修会叫了几位修女,可是当她们返回到马路边寻找那个人时,却发现只剩下一件破烂的外套。面对这件褴褛不堪的外衣,印度德肋撒修女跪下来,泪流满面……
    镜头二:在德肋撒修女向教廷呈交创立“仁爱会”的申请后,教廷派下来一位神父到印度负责调查事宜。在这位调查者看来,社会上各种慈善机构林林总总,还有必要再多一个什么“仁爱会”吗?这位调查者来到了德肋撒修女的“慈善基地”,他惊呆了。所有的修女和工作人员都在紧张忙碌地工作,竟然没有专人负责接待这位上宾!最后只能由他“自报家门”,德肋撒修女安排开手头紧要的工作,与调查者席地而坐商谈创会事项。
    德肋撒修女双眸注视着前方,淡淡地像是自言自语:“我们需要创办仁爱会,来帮助这些无依无靠的穷困病人!”调查者想谛听修女陈述创办理由,示意她说下去。可是他发现修女的神态依然如故,两眼直视前方,果断坚定地重复了刚才这句话。这位神父从此下定决心,一定要玉成仁爱会的创建工作!
    陈教授说到这里,分享了他观看这幅镜头时的感受:他被印度德肋撒修女的那种超然物外的神态感动了,这两句话与其说是对那位调查者说的,不如说是修女直接向那冥冥之中的至高神所发出的申请!同时也是对所有的观众和那些漠视贫困的人们所发出的灵魂拷问和强烈要求!……
    我为陈东风教授的真诚见证和精辟分析感动不已。在我看来,20世纪的印度国民虽然在战争与苦难的岁月里倍受煎熬,但他们却迎来了两位以柔弱战胜强大、以爱心战胜暴力的精神强者———圣雄甘地和德肋撒修女。两人在世纪初与世纪末比肩而立,交相辉映。他们用羸弱的身躯背负了沉重的十字架,却要面对随时而来的恶意挑衅与打击。
    我是一位修道人,我深深地理解,德肋撒修女,这位逆着劲风奔向贫民窟的圣者。在我的日课本里,就珍藏着她的一张照片。每当我读书累了或者写作累了的时候,我都会凝望一会儿她那张慈祥的脸。坦诚地讲,当我凝视着这张满是皱纹的脸,每一次都想落泪。因为照片中的她用眼神默默地告诉我,生命原本就是一场“甜美的苦役”。
    此刻,我再一次将它放在书桌上,慢慢地,像欣赏一件艺术品一样来揣摩她圣洁的心灵。我忽然发现她很美,这的确是一种庄重、虔敬、圣善的美!

本文标题:她的美让我心动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