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特稿:爱心交换、彼此净化


2013-12-20 10:45:00 作者:陶倍玲

  编者按:作者及其全家均为杨道公老师的挚好朋友。这篇文章是作者于2010年杨道公老师化疗期间撰写。为保护杨老师,让杨老师能够配合医生的方案安心治疗,作者与杨老师的部分学生以及进德同仁当时决定暂时不发表这篇文章。 如今,杨老师已经安息天乡,这篇文章也该发表了。作者撰写这篇文章时,用的是笔名,但为尊重杨老师,这里我们用作者的真名予以发表。 同时,我们也邀请杨道公老师的亲朋撰写自己与其交往的故事或者提供线索,以此纪念杨公。
 
  没想到,体格一向强壮的杨保禄老师突然被诊断患了多发性脊髓瘤(白血病的一种)。对这突发事件,杨老师没有焦虑不安,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把自己的一切交托在天主手中,愿意接受祂的任何安排,背负自己的十字架走向人生的终点。而因杨老师在上海的大半生始终孤身一人,从未结婚,没有子女。作为一位热心基督徒,所以杨老师早早地就在决定后事,随时准备去见天主。他把自己仅有的、还值一些钱的房产,通过了公证手续捐献给了教会的慈善机构——进德公益,以便自己过世以后,可把房产变卖得到的钱用于支援麻风病人的事业。
  他并没有消极对待疾病,或为了病好而乱投医;反而他与医生配合,在医保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治疗。他的病情有反复,只要他身体略有好转,立刻又像以往那样,免费为学生补习英语。难怪,他病了,来看望他的学生老师一大群。他对天主的信赖让他即使在病痛中仍笑对人生,仍事事时时为他人着想,对关心照顾他的任何一个人表达最深切的感激。但毕竟这并非普通疾病,一年来,医生对杨老师的病情做了仔细的观察和研究,认为用些自费的进口药可大大改善他的病情。医生把治疗方案向杨老师提出,但被他拒绝了。杨老师认为生命是天主所赐,一切让天主来做安排吧;尽管他的学生朋友都主动提出愿意承担部分费用,但他不愿增加他人负担而谢绝了。医生一再劝说,认为尽力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是医生该尽的“救死扶伤”的职责,甚至认为杨老师的拒绝是对人家医生的不信任。最后,又是为医生考虑的他,为了不让医生“伤心”,答应尽他所能接受两个疗程的自费治疗(而实际上需要进行5个疗程)。
  再说,进德公益是天主教的一个全国性慈善机构。无论哪里有需要,进德的神父修女义工就会出现在哪里。在汶川、玉树大地震中,在江西、广西等地的洪灾中,在麻风病集中地,……人们都可以看到“进德”携手各地志愿者和全国神长教友们冲在赈灾第一线,为灾民服务、为弱小者带去温暖。他们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是基督的一颗爱心;他们不是为了在救灾名册上写上一个名字,却是实实在在地为了与灾民同在,给他们力量战胜身心灵上的软弱,以实际行动让处在灾难痛苦中的人们仍能因获得有形的关爱而感到安慰。
  现在充满爱心的杨老师,与充满爱心的进德团体相遇,而迸发出爱情的火花。进德在得知杨老师的事迹后,被他老人家的无私爱心所感动;他们除了为杨老师献祭祈祷外,还愿提供一些有形的具体帮助,主动提出承担其两个疗程的治疗费。一开始被杨老师拒绝了,因为他觉得有许多人比他更需要进德的资助。当年夏天进德公益张士江神父来上海出差的机会,首先冒酷暑赶到医院看望了杨老师,给他带去了主内的关心祝福,同时带去了进德之友的爱心。他对杨老师说:“我们被您的爱心所感动,是的,我们知道您愿意在天上获享永恒的喜乐,但是我们也愿意您在地上幸福安康,继续为福音作见证。我们希望您在团体的帮助下背负您的十字架,您不是孤单的。天主与您在一起。同时,您身边还有医生、学生、家人、朋友、病友和各地的进德之友,我们都和您同行。”  爱心与爱心交融,而彼此的爱又净化了各自的心灵。杨老师含泪答应了接纳进德的捐助。张神父一赶回河北,马上嘱咐进德公益主任任大海神父跟进办妥了手续。只一星期,捐款已进了杨老师的账户……
  愿杨老师在基督的祝福和众爱心的陪伴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

 



2010年夏天张士江神父在医院探望杨道公老师,为其傅油、送圣体……


2013年9月,杨道公老师与德国圣言会万廉神父(中国中心主任)在石家庄参加“城市化移民研讨会”期间合影。

 

本文标题:特稿:爱心交换、彼此净化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