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魏雪:在“中国民间儿童养育”研讨会上的致辞


2013-10-26 15:05:25 作者: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魏雪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媒体朋友,大家早上好。
  我不是儿童救助方面的专家,所以我谈的可能对大家也没有特别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我从自己过去十年来做慈善教育的领域来谈一些自己的感受。首先今天能够来参加中国民间儿童养育研讨会,与大家一起分享慈善公益经验,以及和大家一起探讨民间收养机构的发展,为儿童提供帮助,能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我感觉非常荣幸,民间机构收养弃婴是爱心的体现和奉献,近几年民间收养机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相对社会而言它的收养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全国民办收养机构878家,收养了9394名孤残弃婴,其中北京30多家民间慈善组织共收养孤残儿童近700名,……。
  ……现有的收养机构都存在负担过重,资金不足,后续发展困难的问题,而且在儿童领养方面,领养人身份,领养人条件限制等多方面的问题,都亟待我们去摸索,探讨和完善。
  今天在这里,我过去没有做过任何孤儿,孤残儿童的收养方面的项目,我自己在过去十年,我今天不谈TCL公益基金,我想说一下个人在慈善方面的体验,过去十年我自己主要关注的领域是女性的项目,慈善教育的项目,主要是在过去六年当中关注在高中生的项目,乡村教师的项目。做高中生慈善教育的项目时候,我觉得和我们未来探讨资助孤残儿童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就是他的心理建设,如何给他的心灵更多的关怀。
  为什么我选择了做高中生项目,因为中国的义务教育是九年,到初中义务教育就结束了,但是我发现在国内民间组织方面,关注小学的,比如说希望小学,还有关注大学生,比如说圆梦工程这样的民间组织基金比较多,但是在义务教育结束到他升大学的三年是一个断层,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他在中考的时候超过重点高中的分数线,但是就是因为支付不起大概每年8千元的学费杂费,就被迫辍学。所以我想每一个慈善基金它都有自己关注的项目,我自己的慈善基金叫(华萌)基金,慈济中华,萌动爱心,我们在六年前就决定开始关注贫困高中生的项目,我们在广州地区开展这个项目,我们做慈善项目,贫困教育,没有到边远山区去做,我们资助这些大学生,一定要让他们圆大学梦,我们全程资助,在好的城市找到好的高中学校,招收边远地区这些孩子来这个好的高中环境里去念书,保证他们基本上能够达到100%进入大学的升学率。
  在过去五年当中,我们资助大概300个学生进入了大学,今年我们就把项目扩展到了云南,现在准备明年把我们的项目成功的经验和项目复制到湖北,因为是自己家里的基金,资金量没有那么大,我们就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把我们成功的项目复制到其他的城市,能够帮助其他的孩子。
  说到心理建设的问题,这是我在过去这几年当中自己切身感受到的,我们在给予了他们资金的资助,物质的资助之后,其实我在跟他们面对面的交流过程当中发现他们有很多的心理,他们接受资助之后有的孩子会很积极看待这个受资助的现实,感恩社会,感恩资助人,感恩他的老师。但是同时又很多孩子他自卑,自闭,他的反应是消极的。
  通过这几年运作之后就决定,原来我们这个班也没有经过特别仔细考虑,就起名叫华萌鸿志班,我说我们不再叫鸿志班,我说你们不是因为贫穷而接受我们的资助,你们是因为优秀才拿到了华萌资金的资助,他们不需要有任何的心理压力,不需要感谢我也不需要感谢基金,我希望他们有阳光的心理,有追求幸福追求快乐的能力,虽然我们找到了很好的高中给了你们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高考是否能够真正进入大学,成功的路不是一条,你们不要有任何心理压力,你们付出最大的努力,但是不要说因为我接受了资助我就必须怎么样,真正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健全的人格,追求幸福的能力,这是我对华萌学生说的,这是最重要的一个价值观。
  在资助方和接受资助这些孩子中间,如何搭建一个心灵沟通的桥梁,这些穷学生他们在缺少上学的资金之外,更多是缺少看到外面的窗口,我们资助的学生里面也有一些是孤儿,单亲家庭,或者家里有残疾家属等等,他们怎么能够有一个人跟他说话,我们有课外辅导员,日常通过微信,电话,邮件,亲自到学校,以各种形式和孩子们达成一个心灵的沟通,所以我想我们资助的高中生尚且如此,我们今天在会上要讨论的这些孤残的儿童,他们身体可能是有障碍,不健全的,他们的家庭可能也是不健全的家庭,我们给他们金钱资助的时候,不能让他们感觉到有压力,不能让他们觉得这是施舍,如何让他们有追求幸福的能力,有自信和自尊,这是特别重要的。
  我的时间到了,我说得很零乱,原来我没有参与过这个领域的工作,但是我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因为我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在,我不是信徒,但是一直在教会学校念书,大学,读硕士都是在国外的教会大学读书,希望在这方面可以更多和大家探讨,合作,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魏雪:在“中国民间儿童养育”研讨会上的致辞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