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会强化长期照护造福失能者与家属
2013-07-09 09:55:36
「天主教失智老人社会福利基金会」执行长邓世雄,在协会成立大会上致词。
听过「居家服务员」吗?这将是台湾未来五年非常热门的行业,因为「人口黄金交叉」预期在二零一七至二二年间发生,到时候死亡和出生人口相等,可预见需要长期照顾的失能者会急速增加。
有鉴于此,天主教会办的卅二个医院、大学、社会福利基金会、安养机构、老人长期照顾中心、智能发展中心、启智中心、疗养院等集合成立「台湾天主教长期照顾机构协会」,上月在台北举行成立大会。
「天主教失智老人社会福利基金会」执行长邓世雄致词时说,所有天主教长照机构在被召叫的恩典中,不但努力活出爱,也在重现生命的价值。这位新店耕莘医院院长稍后当选为协会第一届理事长。
邓世雄强调,协会主要目的是交流及融合经验,向政府建议相关政策、开创就业环境、从事海内外相关计划与研究、与国际机构交流及支援资源缺乏地区服务的工作。
协会常务理事陈惠姿对天亚社说,本地教会在长期照顾业务上是「马前族」,自八十年代初期在北、中、南部都扮演照顾模式的典范,零七年推动长期照顾十年计划以来,更是积极带动这产业。
这位天主教辅仁大学护理系主任预期今年立法院会期内通过《长期照顾服务法》,使政府有法理依据加速发展长期照顾资源的过程中,相关教会团体可以团结力量在各地参与其事,特别是平衡城乡资源落差。
目前失能者占台湾人口比率接近百分之三,约七十万人。她透露,至于筹备多年的《长期照顾保险法》预计于一六年上路,赶在「人口黄金交叉」前,以因应家庭照顾人力缺乏的社会需求。
陈惠姿说,成立协会可以促使神父、修女和教友互相学习,因过去半世纪里这类机构大都由神父和修女经营,目前教友逐步接替高龄神父修女,期望这种趋势可以吸引更多教友投入与参与。此外,它可用团体力量来继续影响政府的政策推动和引导民间风气,且在募捐和寻找财源上更加容易。
这位研究老人学多年的天主教学者表示,「居家服务员」为高龄者、先天性、罕见疾病儿童,以及后天自我照顾能力缺损者等失能者提供不同程度的协助,以进行日常活动,但不居住在受照顾者家中。
目前台湾已有二万多人,去年男性开始加入这新行业。内政部推算一八年需求量将达六万人,需要有更多人愿意投入。
对于聘用海外劳工来照顾失能者,陈氏认为,早期菲佣多是大学毕业,目前转为印尼和越南等外劳,学历大都祇有小学程度,不仅语言沟通有困难,更有文化差异。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会」正在台中市和新北市新庄区试办「钟点外劳」,采取一位本地劳工搭配一位外劳的居家服务员制度,共同照顾六至八位失能者,由本地劳工扮演「照顾秘书」,以改善沟通和文化敏感度等落差。
新竹县「竹北市老人安养中心」主任张旭兴认为,协会应先加强会员机构间的合作,包括专业资讯的分享,如政府政策,开设研习班培养专业人员,举办研讨会提高志工水准。这个安养中心是竹北市公所敬邀天主教新竹教区委托经营,于零二年接办至今,共有四十八个床位。
以协助小儿麻痺病患为对象的台北市「更生复健服务中心」主任黄智才对天亚社说,根据过往经验,长期照顾工作最大难题就是病床不够,不论医院或安养中心,床位总是「客满」,新「失能者」祇得留在家中。他认为,对照顾偏远地区的失能者,地方政府都推给天主教单位负责,交通花费巨大,协会成立后应向政府争取更多补贴。
在六月廿一日的成立大会上,台湾主教团主席洪山川总主教主持祝福礼,他期勉各个机构与中心持续发扬基督爱人的精神,为需要帮助的人付出。
据相关统计显示,天主教长期照顾机构经政府评鉴为优等者占五成六。除了荣民之家及护理之家,天主教住宿型机构逾半占床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远高于ㄧ般老人长期照顾及安养机构百分之七十四的平均率。
目前天主教长照机构计有:身心障碍服务机构四十家、老人福利机构廿四家、护理机构十一家,可提供廿四小时住宿共四千六百床,另有两家老人公寓、日间照顾中心卅六家,并有居家护理二千二百七十六人。
另有十家机构每年提供近廿六万次送餐服务,十五家提供居家服务令三千五百人受惠,占全台总服务人数近一成。
这些机构近半数成立逾二十年,更有十五家成立服务三十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