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教友应拒绝中国式“剩宴”


2013-01-30 16:05:50 作者:王崇喜

    近来,中国式“剩宴”成为网络上热议的话题。议论的中心是:通过反思“剩宴”现象,提醒我们:拒绝浪费,珍惜粮食。
 
    春节将至,辛苦了一年的中国人又将进入走亲访友、合家团聚的喜庆日子,“大吃一顿”早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面对吃完后餐桌上杯盘狼藉、满桌剩饭剩菜,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反思“舌尖上的浪费”,曾经司空见惯的中国式“剩宴”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关注。确实中国人爱面子、讲排场、大吃大喝、奢华浪费的现象日趋严重。特别是网络上蹿红的反映上海、广州等地多家酒店铺张浪费的照片发人深省:不含酒水五六千元一桌的宴席餐毕,几乎没有动过的螃蟹、整只鸡、整条鱼都被扔掉。我们身边虽然没有曝光的上海广州那样严重,但讲排场,爱面子、距打包、不吃剩饭的现象也是司空见惯、比比皆是。(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很多人对打包剩饭剩菜不屑一顾,因为在他们看来早已是远离饥饿和食不果腹的年代,用不着再去为剩饭剩菜斤斤计较;何况吃了剩饭剩菜不利健康。是的,较之相当部分的城市居民来说,饥饿感并不真实的存在,他们没有经历解放前的水深火热、饥饿贫穷;也没有经历六二年困难时期的“瓜菜代”。所以反而给他们带给烦恼的是如何来平衡饮食以保证个体健康的难题。实际上,就算到了今天,仍有不少偏远山区的居民,食物依旧单调,粮食依旧匮乏。就是在城市中也还有吃不饱、穿不暖的贫困人群。当然旧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凄惨日子已经远离我们。网民正在自发发起的“光盘行动”显然是在提醒与告诫人们:即使饥饿感距离我们已经遥远,但面临严峻的资源短缺形势,国人应该有危机感。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说:“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逐年减少,粮食单产增加五斤六斤都很困难。”因此,我们要记住“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
 
    勤俭节约、尊重粮食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奉行的古老美德之一。小孩子上学早早就背熟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训;课本上“千人糕”的故事就是让他们小小心灵早早有尊重劳动、节约粮食的意识。在这方面,我们基督徒更是堪为典范。记得小时候老人们不允许小孩剩饭,常常教训:“天主赏的,不许作践!”偶尔饭盛多了吃不了,老人们把盛下的碗底子倒在自己碗里吃掉。现在我们学了圣经,知道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拜天主赏赐。“我把地上结种子的五谷菜蔬,和结果子的树都交给你们,作为你们的食物。”(创世纪一29)还教导我们:“在一切欢宴上,要有节制,对于一切食物,不要贪吃;”(德三十七章33)这就是说贪吃既浪费粮食又损坏身体。有时和老神父同桌吃饭,掉下一个米粒,老神父都要捡起来吃掉。他还有一个吃八分饱的习惯,他说一是节约饭菜;而是对健康有好处。有一年教区办事宴,剩下很多饭菜,他吩咐给各堂口分开带回去吃掉。也有的人对他不理解,说他这是“挨过饿、吃过糠、受过罪”的缘故。
 
    1月29日,新上任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级党政军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明确表明了中央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在道德滑坡、世风日下的今天,全国人民正在觉醒,要一道找回对粮食的温暖和敬意,厉行节约,抵制浪费。我们基督徒更要发扬光荣传统,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爱护粮食——善用、善待天主所赐!
 

本文标题:教友应拒绝中国式“剩宴”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