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汉的圣母像
2004-07-15 09:31:06 作者:陈永光 来源:信德报(第217期)
安老汉家中曾有一尊精美的圣母像,这尊圣像是一位外籍神父赠给他做传教先生的父亲的,安老汉是独子,从父亲手中接受了父亲所有的遗产,但安老汉觉得在父亲所有的遗产中,惟独这尊圣母像最好,最有价值。
无论春播秋收,夏忙冬闲,安老汉每日都会在圣母像前祈祷。
酷热的夏季,安老汉面朝黄土背朝天忙碌了一整天,脊背被烈日烧得通红刺痛,一收工,安老汉便会跪在圣母像前。望着圣母安祥的仪态,慈祥的双眼,一切劳苦和燥热都会烟消云散,安老汉这时似乎才能理解文人们所说的“清凉”、“幽静”和“甘甜”是怎么一回事。大雪纷飞,寒风呼啸,冬季封冻了大地,也冰结了华北平原以及在这片地上生存的人们的活动,冬天不是漫长的,但对庄稼汉来说却是不易打发日子的时期,不只因为冬天没什么活干,惯于劳作的诚朴的农人,没活干心里便不舒坦,更重要的是那土坯小屋很难承受冰雪和寒风的侵袭。安老汉同平原的人们一样,从父辈手中继承了烧柴暖炕的御寒过冬的方法,屋里屋外的温度其实相差无几,但安老汉并没有觉得冬日里的寒冷刺骨。在冬天,他反有更多的时间在圣像前念经祈祷。圣母低垂的圣手总是时时地把温暖撒向他的心间。
如今这些只是安老汉的美好回忆了,这要从那动荡的年代说起。
安老汉的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经历了历史的变迁,朝代的更迭,岁月的沧桑。他们饱尝了贫穷、屈辱与艰辛,这些沉重的负荷如同塑造中国广大的农民一样,造就了安老汉的父辈们,使他们成为勤劳、朴实、谦卑、单纯、乐天安命而又在任何一个时代都遵纪守法的一群。特别是在安老汉的爷爷那辈奉教以后,使他们的家族又增加了忍耐、谦和、友爱等美德。所以安老汉是在一个家庭和睦、邻里友善的氛围中成长的。安老汉很希望他这辈子也能像父辈们一样平平淡淡度过此生。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天午后,队里的高音喇叭噪杂了大半天,具体讲了些什么内容,安老汉也没有听清,只是感觉到其中不祥的味道,好像要发生一件轰轰烈烈的事情。他仿佛听到了什么“牛鬼蛇神”,安老汉自然不懂这些,也不去关心它们,他只知道勤勤恳恳地劳作,安安分分地做人。安老汉更不知道全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浩劫。文革前,他出远门也不过在方圆十里之内。
第二天,他听说有群学生把某老师的家抄了,安老汉很奇怪,学生们为什么不好好上学,却要批斗老师,他无论怎样也寻思不透这是怎么一回事。中午,安老汉上学的儿子回来,对他说,他们家也在被抄之列,原因是他们信了什么“洋教”。虽然安老汉始终想不出自家有什么错误,信教有什么不好,但还是觉得事情有什么不妙。他首先意识到,他应该把父亲留给他最珍贵的圣母像请离他精心布置的小祭台了。他把圣母像抱在怀中,在屋里踱来踱去,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处所。于是他放下圣母像来到院中,转悠了几圈,仍没有寻到一个稳妥的地方。最后,他的眼睛落到墙角的茅厕上,他有了主意,于是他在茅厕的地面上挖了一个坑,于是他两眼含眼地把圣像用塑料布裹好放在坑里埋了起来。安老汉虽然知道这件事极不适宜,但他觉得独这地方安全。做事完毕,安老汉反而轻松了些。
几天后,一群学生真的“光顾”安老汉家了。他们折腾了一阵后,要安老汉交出圣像。安老汉蹲在门槛上一声不响,也不在意他们的推搡、唾骂,这时有一个人说,不必理他,我们自己动手,就在茅厕那儿。这句话如雷贯耳,震得安老汉瘫坐在地。让他更难受的是,这尊圣像连茅厕都不可占有,真的无她的容身之地了!
学生们很快挖出了圣像,在安老汉面前摔了个粉碎。那破裂了的碎片像一根根刺,扎进安老汉的胸堂,要撕裂他的心。安老汉很难过,是那种说不出说来的,文人无法形容的难过。但安老汉却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心没有碎,而越发坚强了。因为在圣像落地四处飞溅时,那片片碎块分明是朵朵玉簪花四处飘散,带着芳香,带着祝福……
真的,那是朵朵玉簪花四处飘散,带着芳香,带着祝福。那玉簪花飘落之地无论何处都会留下洁白的馨香,当晚,安老汉就做了这样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