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也谈网络与信仰生活


2012-04-18 09:53:01 作者:曹伟慈 来源:《信德报》2012年4月12日,第13期(总第484期)

    今天,我们不得不承认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问世更使互联网插上了翅膀。有人说互联网是简明的现代魔法也不过分,一个手指一个键瞬间把人们带到世界各个角落,80岁老人、学龄前儿童统统被吸引进去。人们纷纷扔掉书籍、报纸、杂志等纸质的阅读材料,亲人们远隔千山万水却近如咫尺,人们不去图书馆也能获取想要的各种知识与信息。互联网为亿万人提供了饭碗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喜怒哀乐。互联网的确为人类的沟通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它真是上主赐予人们的礼物。
    然而,对于我们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互联网并不是那么不可或缺,尽管我们随时都能享受到它在信息沟通与传播上的快捷便利。我非常赞成2012年3月8日“信德”山西作者牧羊棍儿在《基督信仰在网络时代》这篇文章中的观点,即:网络为媒体的交流只能作为基督信仰生活非常小的一部分存在。我想就福传者与慕道者的角度说说自己的想法。
    首先,正像牧羊棍儿所说,互联网沟通这种信息交流的形式是自我存有的方式,缺乏真实的对象。的确,当你发邮件时,当你写博客时,当你在网上发表评论时,你面对的是机器而不是活生生的人,你不需要验证别人看到你的信息后是否产生了你想要的想法,你只是在传递来自你的信息。早年我们发信息用电报、电传,接着普及了手机短信、视频等等使人应接不暇的高科技通讯软件。而事实证明这些方式统统对于福传只能起到一小部分的辅助作用,而福音的传播是属灵的事情,是人对人敞开心扉。一个人要想成功地准确无误地传递他的想法时,必须通过反复验证的手段。例如,你说一件东西是白色的,对方大脑里反应出来的可能是灰色、黄色或透明色,因此要达到目的你就要不断修正对方的想法,使他人在他的脑子里产生你要的想法,并且全程保持高度尊重、专注倾听、耐心询问、主动分享,这是做思想引导工作的基本原则。我想福传更是这样一种极高难度的人与神的心灵交流,因此神父会经常听取教友的告解,不断给予解惑,指明方向。
    我在一家全球顶级的IT跨国公司工作了20年,在那里人人都熟练掌握互联网各种软件的使用技能。但是,公司内的福传和基督徒之间的沟通却从不用网络,全部是面对面的交流,福传者身体力行,定期分享他们日常灵修的感受,使得许多员工看到光明,最终皈依了基督。
    圣经在《宗徒大事录》、《罗马书》和《格林多前书》等许多地方告诉我们,伯多禄和保禄及众宗徒们当年的福传是怎样徒步行万里路,途中忍饥挨饿,衣不蔽体,更不要说受尽羞辱、拳打、石击,甚至被迫害致死才换来千千万万人的悔改。才换来坚如磐石的教会,这岂能是坐在家里舒舒服服的上网就可以办到的?在网络上,福传者能看到慕道者的表情吗?能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吗?慕道者能通过一台机器感受到基督那深刻的爱吗?他内心深处的苦闷,灵魂所受的折磨能通过网络找到出路与归宿吗?
    其次,从慕道者本身讲,信仰不仅仅是寻找人生寄托,也可以由于信仰的充实,反而成为其他弱小弟兄姐妹的寄托;信仰不仅仅是为求主赐予恩宠,更不是与神在做一种交易,不是外表虔诚而内心虚伪;信仰也不是一时的感动和短暂的皈依,它是一个全心、全意,绝不可反悔的行为,无条件地接受天主进入自己的生命。常言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如何度灵修生活,耶稣基督给我们指出一个终生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地改造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道路,走在这个道路上应该是非常理性的,然而是不轻松的,需要时刻与自我的私心、欲望、诱惑、习惯搏斗,舍弃自我才有真正的喜乐,舍弃自我才能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追随主。
    香港一位神父在福传中讲到,“在这个信仰生活的过程中,有热情感动的时刻,也有冷然面对和正视生命的时刻,有经验到神临在因而拥抱他的时刻,更有当灵性生命进入了黑夜,而仍能在漫漫长夜中等神再现的时刻。真正的信仰是终生的、有深度的,对自己和对接触到自己生命的人都有裨益的。”因此人们无论怎样忙碌,也需要给自己安排一个安静的环境去反思,使自己全身心宁静下来与主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获得战胜自己战胜诱惑的力量。经常上网的人都有同感,浏览网上信息至少两个小时,投入时常常忘记吃饭、休息或重要的计划。我承认,互联网是天主赐给人们的一份礼物,互联网上既有真善美,同时撒旦也利用人们的弱点而投其所好,放上许多我们基督徒不能看与不齿的东西,使我们慢慢堕落。因此善用这个工具为我们的信仰生活服务,还是面对网络的吸引过分沉迷,浏览信息不加选择,不加分辨,失去以基督信仰为核心的目标,是对基督徒信仰的严峻考验。不要让撒旦得逞,不要使天主赐予的这份美好礼物断送了我们来之不易的基督信仰。
    这是我的一点浅识薄见,愿与教友们分享。

本文标题:也谈网络与信仰生活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