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我见我闻”兼说天主教服饰的意义
2011-12-09 10:02:10 作者:康志杰 教授 来源:《信德报》2011年12月1日(总第467期)
2011年10月13日“信德”第6版刊载了一篇题为“我见我闻”(作者:楼美娟)的文章,其中说到在南方某地,见到一位修女,“穿着花衣裙,带着手环,留着烫过的长发,穿着高跟鞋,除了脸没有化妆外,十足是个标准的现代都会的时髦女性,或许我太保守了,当下实在无法与心中的修女形象划上等号。”读过这篇文章,深有感触,在此说说关于天主教神职人员以及修女的服饰问题。
天主教的普世性不仅体现于统一的教理、仪式、组织的严整和规范,而且还有特定的服装(饰)。梵二会议提出:“会士的服装,是献身于主的标记。”(《修会生活革新法令》)
天主教会的服饰系列,以其朴素、端庄、雅观而受到教友们的喜爱和尊重。
雅致的服装(饰),能够给教会带来愉悦和敬意,也使修道者的形象得到提升。下文略举几例:
2005年夏,笔者在香港参加学术会议,参加者中有高夏芳修女,整个会议期间,高修女一袭白色会服,高雅、端庄、圣洁。几天的紧张会议,修女是所有参加会议者中最受欢迎和爱戴的人。我想,除了修女的睿智和学识,还与她的人生选择以及特有的服装标志相关。
同样,在欧洲,人们对带“罗马领”的神父、穿会服的修女表现出深深的敬意;在台湾辅仁大学,常常能见到穿着灰白相间衣裙的修女骑着自行车穿梭于校区,她们忙碌的身影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服饰是人的外在的表现,能够直接展示出其人格魅力。2007年夏,笔者在南方做调查,在与一位神父的接触中,发现他天天穿黑衬衣,戴罗马领(同样的几套服装轮换),当时正值酷暑,神父除了负责本堂工作,还要往返二三百里路程去另一个教堂服务(那里的本堂神父病重住院),工作量已经明显超负荷(一天几台弥撒以及各种圣事),但我所见到的神父总是神采奕奕,黑白相间的“神父装”让这位精神导师显得整洁、雅致,其“高雅的风度”和超凡脱俗之气质,受到众教友的尊敬和拥护。
宗教职业者的服饰是一种神圣的标志,是献身于爱的事业的外在表现。当他们身着特殊的服饰出现于世俗社会,蠃得的是认可和尊重。中国天主教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需要更多的中国百姓认识和认同,中国天主教的神父、修女们也需要在中国社会展现其圣善形象和精神风貌。
据笔者观察,神父外出着“神父领”者不多,修女穿会服者更少(仅东北地区的修女常年穿会服)。在中国,有比丘、比丘尼、道士、道姑,他(她)们都穿戴着表示自己宗教信仰的特殊服装,以表示自己的信仰生活和与世俗社会的差异;而天主教的神父、修女,除了宗教礼仪和教会内部的活动,更多时候是放弃了自己的服饰。既然佛道教界人士勇于用服饰来展示自己的宗教,而我们的神父、修女为什么缺乏这种勇气?
服饰是一种文化,对于宗教职业者来说还是品牌,是宣传自己、展示信仰的良机,宗教职业者对自身宗教服饰的态度和喜爱,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对信仰的认同与情感。希望中国天主教神父以及修女在服饰问题上,远可学习海外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教会,近可比照佛道出家人,或许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