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神父学者解读电影《耶稣受难记》信仰元素


2004-05-19 09:24:46 来源:信德报(第213期)

    在一个由“天行者使团”、“香港基督徒学会”、“香港基督徒学生运动”,联合举办的《耶稣受难记》电影分享会上,有神长指出,观众为基督受难与圣死而感动,但不能忽略从宗教角度了解复活的意义。
    圣神修院神哲学院校长蔡惠民神父从神学角度分析了耶稣牺牲的原因。“对于影片:第一个感觉血腥,但同时深受感动,为耶稣被钉十字架得到反思。”他指出,信徒要了解耶稣受难的意义,不可只着眼于苦难的悲惨。基督的死是为世人赎罪,同时把天国实现于人间。“(救赎)不能孤立地从苦难去分析,还要了解耶稣的生平。”他说耶稣在生命中着力把天国临现:例如在安息日治病、宽恕罪妇;而关顾弱小的天国信息正与拒绝去爱的势力相冲突,为他带来一个十字架。基督在苦难中仍坚持对爱的忠信,让世人与天主的关系得到修和。苦难终结的重点是基督复活,因此对影片中在复活上着墨不多感到可惜。对于复活的意义,他补充:“人拒绝天主有多深,复活与救赎效果就有多深。”
    大屿山圣母神乐院院长李达修神父从灵修角度出发,指出《耶稣受难记》亦可作为灵修工具,观众亦可把对影片的感动,作为对认识耶稣基督的一份邀请。他说:“家喻户晓的故事仍有这么多观众,基督徒非基督徒都去观赏,是否反映灵修工具之缺乏?”李神父认为,该影片不等于四部福音的“电影版”,也不能苛求演绎完全符合实况,事实上,影片具有灵修用途。谈及灵修方法,他说灵修采用默观方式,在脑海中重组圣经片段,引起一份情,从内在进入与基督相遇的经验。“圣像、具喻意的故事都可以成为灵修工具,当中也包含了作者的灵修观。”李神父指出,描写受难过程时,影片也加插了基督与圣母的母子亲情、建立圣体圣事的事件,有助观众了解耶稣的一生。“该手法能前后呼应,带出启示的最高峰———死而复活。”

本文标题:神父学者解读电影《耶稣受难记》信仰元素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