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推动礼仪改革
2011-11-16 17:36:17 作者:周太良
天主教传入中国,至20世纪80年代几百年中,中国天主教在礼仪方面一直延用的是脱利腾公会议所制订的拉丁礼仪。过去,外国传教士也曾试图在中国教会推行中文礼仪,为此将一些拉丁文的经文译成中文,但是没有形成中国礼仪的本地化。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教会开始酝酿进行礼仪改革。即在1986年召开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和全国天主教第二届代表大会上,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在《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礼仪改革事宜。虽然《工作报告》提出要着手进行研究,但也要求持谨慎态度。报告建议:“为了符合我国的国情,适应新的形势,在礼仪方面,确有值得研究和改革的必要。但这种研究和改革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必须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郑重其事地进行,在全国教务委员会和主教团未作出统一改革以前,还应按照我国教会现行的拉丁礼仪举行,不能各行其是。”与此同时,主教团决定以上海教区作为推行礼仪改革的试点,从1989年开始举行中文弥撒礼仪。1991年,中国天主教主教团派遣了两名神父到菲律宾接受礼仪培训。
1992年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天主教代表会议上,在宗怀德主教所作的《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礼仪改革的问题,认为“为了使福音精神更好地接近人民,我们必须加快使用本国文字为主体的礼仪改革的进程,制定出一套符合教会传统和国情民俗的礼仪,以便使全国各教区有所遵循。”会议决定在中国教会内有序地开展礼仪更新工作,同时强调“要积极、稳妥地进行,避免挫伤教友的感情”。随后,中国天主教礼仪委员会成立。
1993年4月27日,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和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在北京联合举行了中国天主教第五届代表会议礼仪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宗怀德主教对礼仪更新工作做了以下几项指示:1)统筹推动全国各教区的礼仪更新工作;2)编订全国统一的弥撒经书和七件圣事礼节本、圣歌本及教友用的祈祷手册等书籍;3)协同教务委员会制定出礼仪改革的准则,使礼仪更新工作做到规范化、标准化;4)探讨适合中国国情民俗的本地礼仪;5)指导和督察各教区礼仪改革的工作,加强同各教区的联系。会议还传达了主教团关于积极稳妥地推行中文弥撒的计划。
在这次礼仪委员会会议之后,当年5月9日,在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举行了首期礼仪更新培训班,来自全国除西藏、新疆、青海、海南以外的各个省、市、自治区的2位主教和36位神父参加了学习。为满足地方教会和配合礼仪改革的需要,上海教区受主教团委托,印刷了中文弥撒经书和瞻礼单等供各教区使用。
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为推动全国礼仪改革,“一会一团”和全国修院付梓印刷了:《弥撒经书总论》、《礼仪宪章》、《感恩礼沿革》(1993)、《讲道要则》、《礼者,履也》(香港罗国辉著)、《教会圣事简编》(香港教区礼仪委员会编)、《礼仪导论》(Ambrosius Verheul著、邓守成译)等。现在,中文弥撒在全国范围内已得到普及。有的地方,为了照顾一些喜欢传统拉丁礼仪的年老教友们,偶尔还举行拉丁弥撒。
中国天主教第八届代表会议后,新一届领导人也十分重视礼仪更新工作。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马英林主教表示:“为了推动中国天主教的礼仪本地化,礼仪与圣乐艺术委员会已经成立。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弘扬教会礼仪和圣乐方面的优良传统,更加注重吸收中华文化的丰富资源,使教会的信仰生活更加活跃,在新的时代更加焕发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