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四旬期的起源


2004-03-10 09:09:10 来源:信德报(第208期)

    第二世纪时,基督徒为准备逾越节已有实行两天斋戒的习惯:第三世纪时,则有不少地区教会将此斋期延长为一周。第三世纪末或第四世纪初在埃及已出现四十天的斋戒期,但此四十天斋期的主要目的起初似乎只是为了纪念主受洗后在旷野里的四十天斋戒。不过,很快此斋期就取得一种新形式,作为庆祝主死亡与复活奥迹的一种准备。从教会初期始,教会就有全年中于星期三、五守斋的习惯,在四旬期中又将斋戒日延伸到星期一、二及四,罗马以后又将星期六也定为守斋日。
    四旬期四十天的概念源自基督徒师法主基督的意愿,因为祂在约旦河受洗后曾做过四十天的斋戒(玛:四,二;路:四,1—2)。教父们把这种习惯视为对梅瑟在西奈山四十天守斋(出:三四,28),以及厄里亚到曷勒布山途中四十天守斋(列上;一九,8)的一种摹仿。以色列在旷野里四十年的行程也与四十天守斋习惯的形成有关。此四十天的斋戒期在起初并非为准备逾越节而设立,而是仿效耶稣,在其受洗后开始,即一月六日(耶稣受洗节)后,就开始守斋。
    四十天的斋戒期是在公元三五四及三八四年间于罗马开始。此时期由复活主日前第六主日开始直到圣周四“三日庆典”前。然而此四十天在古代也并非每天守斋,因为主日并非守斋日。由于四旬期中共有六个主日,实际上只有三十四天守斋,如果把圣周五、六两守斋日加上,则共有三十六天守斋。 自从第七世纪以来,特别强调应有完全四十天的守斋,因而必须由前一周中再取过四天,以补足四十个守斋日的数目,这样“圣灰礼仪星期三”就成了四旬期的第一天:斋戒期的开始。
    东方教会有同样的发展过程,早从第四世纪就有四十天守斋的习惯,但由于此地区教友在主日及星期六均不守斋,因而四旬期必须延长到八周,才能有四十个守斋日。

本文标题:四旬期的起源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