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波希的三折画《干草车》


2010-11-16 09:19:24 来源:《信德报》2010年11月1日,31期(总第426期)

    希罗尼穆斯·波希(Hieronymus Bosch,其真名为Jeroen van Aken,另名Jeroen Bosch;公元1450年-公元1516年8月)是一位15至16世纪的多产荷兰画家。他多数的画作多在描绘罪恶与人类道德的沉沦。波希以恶魔、半人半兽甚至是机械的形象来表现人的邪恶。他的图画复杂,有高度的原创性、想象力,并大量使用各式的象征与符号,其中有些甚至在他的时代中也非常晦涩难解。波希被认为是20世纪的超现实主义的启发者之一。
    收藏波希作品的菲利普· 艾尔认为他的作品教育意义大于娱乐意义。一位17世纪初的德国历史学者描述波希作品中的神怪内容“恐怖多于趣味”。到了20世纪,学者确信波希的作品有更深的内涵,其来源和意义值得深入探讨。有的学者则将波希的艺术视为和达利同类型的超现实风格;另一些则认为波希反映了中世纪神秘的宗教习俗。不论如何,波希在当时确实是风格最神奇的画家。

    波希的家乡在赫托根波希(Hertogenbosch), 一个安静的荷兰小城。其祖先在14世纪或15世纪初从德国的Aachen到此定居,波希因地名而取其姓氏。关于波希的生平记载不多,大都是从公元 1474 年的市政志和圣母兄弟会的记载得知。没有任何记载日期可以考证他的学习过程和游历。据说他兄弟也是画家,所以推测他的绘画技能可能来自于家传。1479到1481年间他娶了家境富裕的梅尔芬妮(Aleyt oyaerts van den Meervenne)为妻;并在1486—1487年加入了圣母兄弟会,且为其创造过许多圣经题材的作品。到1516年死前,波希似乎一生没有离开过家乡。 
 

    作品《干草车》三折画:屏风的左边描写的是天堂,上主高高在上,大放光明,手中拿着象征宇宙的球体;其下的画面表现了几个不同场景,分别是“创造亚当厄娃“偷吃禁果”和“逐出伊甸园”。这是早期西方绘画常常出现的手法,把不同时间发生的事件同时呈现在一个画面内。
    《干草车》的典故则来自法兰德斯的谚语:“世界是一辆载满干草的四轮车,人人从中取草,能捞多少就捞多少。”波希用了这个谚语来表现人类为追求物欲而堕落。在此,干草比喻人世间的名利和物欲是短暂、易腐败而无价值的;然而人们却不择手段地盲目追求。而这种对物欲的追求正好为魔鬼利用,引人走向罪恶的渊薮,甚至毁灭性的结局——地狱。
    中央的主画面呈现了一辆满载了干草的大车,周围的男男女女正拼命用各种工具抢夺车上的干草,不择手段,甚至杀人害命。右前方一批教徒已取得了干草;正在分配收藏,并开始享受;在车子的后面,连皇帝和贵族们都不顾身份地列队紧跟。而人们却浑然不知干草车正由贪婪的鬼怪拉着,朝向右方地狱前进。波希尖刻讽刺的手法描写人们的贪婪嘴脸,揭示出谚语的真实性。
    谁能够摆脱物欲的诱惑呢?在草堆上,有一对恋人和几个音乐家,对诱惑似乎无动于衷。好像只有热恋中的人和艺术家因为专注于自己的热爱,而轻忽世俗的纷扰。
    然而,在他们的右边有一个长了翅膀的白色魔鬼,正用鼻子吹奏着笛子;左边则有一个天使正抬头仰望着出现在云雾中的耶稣;还有一个躲在树后的人,手持系着一只象征淫荡的罐子长棍在窥伺着。也许波希暗示,人性是不稳定的,即使暂时超脱了,周围还是随时有恶魔的威胁,欲望的诱惑,当然也永远都有圣神的慈悲呼唤,画面上方的上主看着无知犯罪的人们,表现出无奈又着急的神情。
    三折画最右边的部分呈现了地狱。同样的暗红色天空衬托着灾难气氛;前方,一些罪人被鬼怪追逐、吞食;另一些人则被赶进一座正在搭建的监狱高塔,上方有一个绞刑架。远处的一个高塔上已有绞死的尸体悬挂着,依稀可辨。
    显然,波希不是以画神怪或地狱为乐,也不见得是什么超现实主义画家。他以真诚的心想告诉人们善恶有报的道理,劝诫世人重德行善,可谓用心良苦。(摘自韶关人网

本文标题:波希的三折画《干草车》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