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天主教中文期刊
2009-09-24 09:53:09 作者:杜玉梅 来源:《信德报》2009年9月20日,27期(总第386期)
天主教会在民国时期发行了多种中文期刊,甚至在1928年,为了统一天主教在华教育和印刷事业,还在北平成立了“中华公教教育联合会”,由在华宗座代表直接监督、指导各地的教会教育和文字出版工作。截至1937年,全国共有天主教印刷所25处,该年出版定期刊物115种,发行量为152,335份。虽然当时天主教会发行的刊物众多,但由于近百年来的战争、动乱,使得这些文献能够保存,并流传至今的并不多。这些出版物无疑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献。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所藏的民国时期天主教中文期刊,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收藏,1995年转到院馆。本文拟将这些文本首先作一概览: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共藏有民国时期天主教中文期刊十余种,但由于种种原因,几乎每种期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失,但整体上说,这部分资料还是十分丰富,并且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参照补充的。
这些期刊多属综合性刊物。内容涉及天主教教理教义、天主教人物及历史、国内外教务报道、政治时事、社会热点问题、哲学、文学、史地、自然科学等;服务对象有教内外知识阶层、一般信徒、神职人员、天主教学校及学生等;出版发行地域南北兼而有之,其中不乏《圣教杂志》、《益世主日报》、《公教进行》等在当时颇具影响的刊物。笔者将其中几种主要期刊简介如下:
1、《圣教杂志》
《圣教杂志》(月刊)于1912年1月创刊,发起人兼主编为曾任震旦学院副院长的潘谷声。他将该杂志的读者范围界定为受过教会教育的天主教知识分子,其发行范围几乎遍及全国。主要刊载天主教教义、教规、教仪、教史等内容的文章,以及一些重要的教会文件和全国的教务动态;同时,它还站在教会立场上发表对各种社会问题的主张和论说。该刊物于1923年,由徐光启第十二代孙徐宗泽接任主编后,逐渐关注和评论当时一些社会问题。1927年还开辟了“中国圣教遭难汇志”专栏,报导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各地教会遭受袭击的事件。该刊于1938年8月停刊。
2、《益世主日报》(周刊)
《益世主日报》的创办人是比利时传教士雷鸣远,雷鸣远于1912年3月以灌输新知识、倡明道德为宗旨创办《广义录》,自任编辑,编辑部在天津西开天主教堂,印刷在《大公报》报馆,发行在望海楼天主教堂,不久《广义录》更名为《广义报》,1916年2月3日又改《广义报》为《益世主日报》,印刷由《益世报》承办,发行也在《益世报》(《益世报》亦由雷鸣远创办,于1915年10月10日发刊,与《申报》、《大公报》等一样,是一种内容相当丰富的公共性报纸)。《益世主日报》是国内第一份天主教传教周刊。它的主要栏目大体上有教务纪闻、史略、要闻简报、宗教文学、教育问题、国内外新闻、论坛、演说、论说、考据等栏目,用《益世主日报》的描述来说,它的内容有以下十个特色:信友传教之引导;宗座训谕之传达;主教神父之拥护;爱国思想之提倡;真道言论之宣传;圣学常识之介绍;教务新闻之总汇;公教进行之赞助;缮灵益智之读物;记载丰富之周刊。该报七七事变后停刊。
3、《公教白话报》(半月刊)
《公教白话报》由山东兖州教区韩德镐主教于1931年3月1日创刊。是一份通俗的天主教刊物,以白话语体出版,在当时的出版界,尤其是天主教的出版界,并不多见。《公教白话报》是一份综合性的传教刊物,内容兼有宗教、历史、科普、文学等。1930年,在保禄印书馆经理顾若愚神父的支持下,又增设了面向青年的副刊《学生界》、面向妇女的副刊《姐妹园》,因地域关系还增设了面向农村的副刊《农村服务》。刊物的封底开辟“小消息”专栏,登载全国范围内的教务情况。该刊中途于1917年9月-1922年2月和1937-1938年两次停刊,1945年8月发行完当年第四期后,最终停刊。
4、《公教进行》
《公教进行》创刊于1929年,始名为《公教进行月刊》,由中华公教进行会总监督处编辑出版。1934年改为半月刊,同时更名为《公教进行》,它是中华公教进行会男部全国指导会的机关刊物。“公教进行会”是天主教在俗教徒从事传教的组织,1902年教宗良十三世正式给它命名。它维护天主教伦理与原则、创办社会福利事业。1928年,在华天主教会在北京成立“中华公教进行会”,并在各教区设立分会和支会。与其他天主教期刊相比,《公教进行》较少人文色彩,更多地报道国内外教务动态,及自身的会务和各教区分会、支会的活动情况。
傅铎/摘自2008年2月《世界宗教文化》
说明:1、摘录有删节;2、本文仅从原文中摘取“一、文本简介”,而略去“二、文本中有关西北天主教的内容”;3、本文原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藏民国时期天主教中文期刊中的西北天主教资料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