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的心事
2009-07-29 09:39:36 作者:卢静/口述 王文琪/整理 来源:信德报(总第380期)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就借用《渴望》里的这句歌词作为述说自己心事的引子吧。
记得小时候在贵州跟随着大人到郎岱的纳所(布依族名,汉语称为“毛口”)给老祖宗上坟,那时是文革后期,年仅十一二岁的我并不熟悉这个地方。听说曾祖父是从这里离开,逃难远走他乡的。如今30多年已经过去了,因种种缘故竟未曾再踏入繁衍生息了百余年的我的真正的布依故乡。然而,郎岱纳所几十多户人家的屋舍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田园风光一直留存在我的脑海。
那年清明节,我是跟随大人们乘车到郎岱后,徒步走到毛口的。大家在一处坟地里祭拜,几位我从未谋面的卢氏家族成员,在那里划着十字口中轻声念着什么。
爷爷还知道是什么礼仪,父亲却不知是什么礼数了,我更不懂他们在做什么。但在大家跪拜在先人脚下的时候,我也不由地跟随老奶奶们泪如雨下。我自然是未曾和曾祖见过面的,所有以前的事,都是爷爷告诉我的。爷爷说,他的爷爷辈卢廷美因为传天主教,被清朝的官兵四处追杀,最后被砍了头,卢氏家族从此四处逃散,有的几十年后才回到了故里。我的曾祖,带着一家十几口逃生到“峒唝下方”(黄果树瀑布上方的犀牛潭悬崖上)居住,那时爷爷因生活所迫,只能到蒋其普一户汉族的胡姓人家当了上门女婿。这也是我后来知道父亲为什么姓胡,而我们却姓卢的原因。
乡间里的人说这是三代还宗的必然。
爷爷还说:“从逃难的那一日起,家里都怕了,但那里毕竟才是咱们的根啊。”
爷爷还给我们讲了高祖卢廷美死后的一些异象,末了还告诫我们不要到外面乱说。
现在想起,很可能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谨慎处世的特点吧。
人类需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好知道自己会往哪里去。需要知道自己是谁,才不会迷失自我,才能不断修正自己前行的航向。有了少小时期的那次故乡行,也算完成了一次具体的祭祖体验。现在的我日渐平和,我想那一次故乡行、那一次与先人的对话,一定是向我传递了某种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启迪着我,滋养着我。
虽已事过境迁,但在多年后,我却稀里糊涂地来到了“峒唝”——王三寨的婆家,这是一个信仰耶稣基督的人家,据说已有200多年历史,我便注定在这里生儿育女了。说来也巧,我的两个妹妹也嫁到黄果树街上尹姓的家族,也都是老教友家庭。我相信这不只是巧合,我们再次踏上了高祖所走过的足迹,许多想都不曾想过的,上主已做了安排。
在我生命的记忆里留下了许多问号,一直以来使我生活在矛盾中。每当别人问我是不是教友时,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才好。遥远的祖上是教友,自己就可以自豪地称为教友?或是说自己领了洗就可称为教友?在我的理解中,除了和许许多多未曾认识天主的人一样具备心地善良的基因外,还要懂得教会道理、将信仰与生活融合为一,这才是名正言顺的教友。而我只是领了洗却什么都不懂,加之从曾祖父那一辈开始,我的家族就如走失的羊,被凶猛的狼群追杀而战战兢兢流落他乡,苟且的生活中使我家族的后三代人多了几分无知。
记得小时候在贵州跟随着大人到郎岱的纳所(布依族名,汉语称为“毛口”)给老祖宗上坟,那时是文革后期,年仅十一二岁的我并不熟悉这个地方。听说曾祖父是从这里离开,逃难远走他乡的。如今30多年已经过去了,因种种缘故竟未曾再踏入繁衍生息了百余年的我的真正的布依故乡。然而,郎岱纳所几十多户人家的屋舍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田园风光一直留存在我的脑海。
那年清明节,我是跟随大人们乘车到郎岱后,徒步走到毛口的。大家在一处坟地里祭拜,几位我从未谋面的卢氏家族成员,在那里划着十字口中轻声念着什么。
爷爷还知道是什么礼仪,父亲却不知是什么礼数了,我更不懂他们在做什么。但在大家跪拜在先人脚下的时候,我也不由地跟随老奶奶们泪如雨下。我自然是未曾和曾祖见过面的,所有以前的事,都是爷爷告诉我的。爷爷说,他的爷爷辈卢廷美因为传天主教,被清朝的官兵四处追杀,最后被砍了头,卢氏家族从此四处逃散,有的几十年后才回到了故里。我的曾祖,带着一家十几口逃生到“峒唝下方”(黄果树瀑布上方的犀牛潭悬崖上)居住,那时爷爷因生活所迫,只能到蒋其普一户汉族的胡姓人家当了上门女婿。这也是我后来知道父亲为什么姓胡,而我们却姓卢的原因。
乡间里的人说这是三代还宗的必然。
爷爷还说:“从逃难的那一日起,家里都怕了,但那里毕竟才是咱们的根啊。”
爷爷还给我们讲了高祖卢廷美死后的一些异象,末了还告诫我们不要到外面乱说。
现在想起,很可能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谨慎处世的特点吧。
人类需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好知道自己会往哪里去。需要知道自己是谁,才不会迷失自我,才能不断修正自己前行的航向。有了少小时期的那次故乡行,也算完成了一次具体的祭祖体验。现在的我日渐平和,我想那一次故乡行、那一次与先人的对话,一定是向我传递了某种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启迪着我,滋养着我。
虽已事过境迁,但在多年后,我却稀里糊涂地来到了“峒唝”——王三寨的婆家,这是一个信仰耶稣基督的人家,据说已有200多年历史,我便注定在这里生儿育女了。说来也巧,我的两个妹妹也嫁到黄果树街上尹姓的家族,也都是老教友家庭。我相信这不只是巧合,我们再次踏上了高祖所走过的足迹,许多想都不曾想过的,上主已做了安排。
在我生命的记忆里留下了许多问号,一直以来使我生活在矛盾中。每当别人问我是不是教友时,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才好。遥远的祖上是教友,自己就可以自豪地称为教友?或是说自己领了洗就可称为教友?在我的理解中,除了和许许多多未曾认识天主的人一样具备心地善良的基因外,还要懂得教会道理、将信仰与生活融合为一,这才是名正言顺的教友。而我只是领了洗却什么都不懂,加之从曾祖父那一辈开始,我的家族就如走失的羊,被凶猛的狼群追杀而战战兢兢流落他乡,苟且的生活中使我家族的后三代人多了几分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