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de

德肋撒修女的一生


2003-10-15 09:20:34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撒撒修女用服侍穷人的方式度过她爱人的一生:德撒撒,1910年生于南斯拉夫,27岁成为天主教修女,1948年远赴印度,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1997年去世。
    她创建的组织有四亿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愿意捐款给她。她的身后,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务工作者,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她认识众多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子,受到他们的仰慕和爱戴。
    她住的地方,唯一的电器是电话;她穿的衣服,一共只有三套;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者。
    她不仅为穷人和孤独者提供衣食住处;不仅为病人和遭难者提供医疗服务,还给这些人带去爱心和尊严!她立志要服务穷人,所以先变成了穷人,穿上穷人的衣服,一头扎进贫民窟、难民营和传染病人之中。她说:“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的饥饿。”
    1979,诺贝尔委员会从包括美国总统卡特在内的56位候选人中,选出了她,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这位除了爱一无所有的修女。
    授奖公报说:她的事业有一个重要特点——尊重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天赋价值。公报还说:她个人成功地弥合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鸿沟,她以尊重人类尊严的观念在两者之间建设了一座桥梁。
    她的答辞是: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今天,我来接受这项奖金,是代表世界上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她把这笔巨额奖金全部用来为穷人做事。
    她的事业得到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支持。从印度伟大女儿奖到美国总统自由勋章,从卡内基奖到史怀泽奖,全世界至少有八十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和各大领域的机构以及各种国际组织,都向她颁发过崇高的荣誉和奖项。
    她创办的学校,专门收容失学儿童和流浪孤儿;她创办了麻风病人收容诊所,许多被遗弃,无家可归,心灵的痛远胜于病体的麻风病人,在这里得到关爱和诊治;当艾滋病开始被人们视为瘟疫的时候,她又奔走于欧美,设立了多家艾滋病患者收容所。
    靠着这种爱心,也仅仅靠着这种爱心,她的身后站起成千上万的追随者。(摘自《山西晚报》/韩玛尔谷)

本文标题:德肋撒修女的一生

  • 信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投稿:本网欢迎网络和传真等各类方式投稿,但请勿一稿多投。
  • 2、版权:凡本网注明来源:“信德”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信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 3、文责:欢迎各地教区、堂区、团体或个人提供当地新闻及其他稿件,信德网一旦刊登,版权虽属“信德”,但并不代表本社或本网观点,文责一律由投稿者(教区、堂区、团体、个人)自负。
  • 4、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信德’)"的内容,为本网网友推荐而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的目的只在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