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名校的原因,整个圣诞的庆祝特别有学究的味道。男士西装革履,女士都穿着正式的礼服,点缀着漂亮的丝巾。没有堂区那些爽朗的笑声,大家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很有礼貌地握手、点头。
天主在朱主教幼年时期藉着周边良好的信仰氛围,美好见证吸引了他;在青少年时藉教会的培养与引导推动着他;特别在晋铎的机会显得很渺茫时,基督在内心深处与他真正的相遇了。
网络慕道组:主要是为了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全程来教堂听课而又特别想参加的人而开设的,也可以称之为网络慕道班。
总有感动的回忆浮现,现在教区的裴主教和西山的刘占富神父与神父都是同学,记得裴主教和张克祥神父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时候,那时神父正是大西山的本堂神父,两位老同学从山湾子来西山看他,他非常的高兴,那种高兴是只有同窗之谊才特有的
在去圣体前特别为前辈祈祷前,我留言嘱咐修女回医院时或通过值班守护神父,在老神父耳边给他说一声:我在为他祈祷!求善终!(我百岁妈妈上个月去世,感同身受。郭神父与我数次通话时,均表示会特别为我妈妈祈福。)
丁世瑶教友说:这样的分享活动很好,我们都是新教友,在信仰上特别需要加强和鼓励,从别人的分享中我懂得了很多,感悟了很多,让自己特别受鼓舞,比方说,通过大家的分享,我认识了爱是活的,爱不是一个死的文字,爱是生活中的调味剂
(依55:8)洪水灭世,地上众多的人民,只活了诺厄一家八口;火烧索多玛和哈摩辣两城,得救的只有罗特和他的两个女儿。你有没有问天主在哪里?
尊敬的各位学者专家:我本来计划参加正定教堂惨案暨宗教在战时的人道主义救助学术研讨会,但因故无法前往,特致专函,希望学术界能关注这个议题,并将更多研究成果公布于众。
真正的从自我做起,不再要求别人,注视十字架上的耶稣,心甘情愿地去付出,特别为那些边缘人,尤其为那些我们看不上的人。有舍才有得,因为得了全世界而失去了灵魂,岂不是枉费今生。
同时,因为当时中国天主教会人士的大力宣传抗日与救助难民,此爱国义举也得到了当时教宗比约十一世的积极响应,他特别向中国捐款,以襄助当时上海的难民救护等慈善事业,同时也向当时的北京捐资,办理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