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中央提出和谐社会要共享共建,希望“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宗教要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宗教自身、宗教内部就要和谐。
「群体的爱让社会能够迈向爱的文明,这是我们全体都感受到的召叫。爱德是涵盖普世的,因此能够建立新世界;爱德不是空泛的情感,而是为众人发掘有效发展途径的最好方法。」
即使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父母,也会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以及对孩子未来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而挂虑,所以,从小将孩子奉献给天主,请天主照顾他,提醒他按照福音的精神而生活,才是明智之举。
许多时候,我们是在以自己和社会潮流的价值观而“度君子之腹”。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从雅各伯和若望的渴望中,我们看到:两位宗徒在渴望努力做“最好的门徒”。
从圣事角度而言,所有领洗的人都是主耶稣的门徒,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人和生活中门徒们一样,每天和主耶稣在一起,每天喜乐地去传扬福音,每天积极地参与教会和社会的奉献服务。
为了规范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根据《宗教事务条例》的有关规定,国家宗教事务局起草了《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世纪的战火,从欧洲战场烧到了中东、东南亚、中美洲和非洲全境,侵略者雄心勃勃,但最终不仅一无所获,反而人财两空,危机重重。战则两伤,和则两利,争为下、和为上的公理已逐渐为世人所共认。
这是因为教会强烈意识到信仰衰落,在今日的西方社会很多人对宗教信仰淡漠,修会和教区的圣召急剧减少,就是具体表现。 当然,今日西方一些信仰的热心表现形式已有所改变。
然而在当今这个纸醉金迷、利欲熏心的社会,很多人被金钱至上的观念所左右,被自私自利的思想所束缚,他们高喊爱的口号,高举爱的旗帜,却在行动中与爱唱起了反调,让身边的人成为爱的乞丐,让无数个心灵感受着人情的淡薄
如今在老人院服务的王修女始终记得:袁修女常常要求我们不要忘记身边有需要的社会边缘人士。当时只要听说了有急需的个人和家庭,她都会伸手相助,想方设法去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