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萍修女的中国式《最后晚餐》响应了教宗本笃十六世提出的信仰本土化的号召,让大家在受到宗教文化熏陶的同时,又能得到中国文化的滋养,对宗教文化在本土的扎根与发展起到了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
城市化和新移民以及流动人口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强烈地冲击了包括教会在内的社会各个层面,例如对家庭和婚姻深刻影响,甚至将影响未来一代代孩子们的名字。
教宗於是以圣地为例谈正义的问题,他强调以色列应该依照国际法平安地的存在;而巴勒斯坦人民也应该能够安稳地发展自己的民主体制,以便有个自由与繁荣的前途。他说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文化都应该受到同等的尊重。
另一个发展的方向就是培养人才,在神学、圣经、礼仪、伦理等方面,需要培育新的人才。主教应该着手做神职人员的再培训,一个教区该常给神父提供这样的服务,邀请圣神陪伴我们在爱中成长。
2、早期的宗教活动天主的福音进入西柳林为时虽早,但前期发展非常缓慢,经过200多年艰辛而漫长的历程直到19世纪末,教友人数仅达200余名。那时,宗教活动无固定场所。
当然总院牧在本笃会内拥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在世界各地的本笃会修道院中,总院牧担当的如同是一位巡回大使,是荣誉头衔,帮助各地修道院之间彼此联系,最重要的是鼓励和安排去帮助那些处于第三世界国家的修道院的发展
咱们的老教友没有福传意识,信仰是封闭的、祈祷是僵化的、祈求是自私的,像这样的信仰模式又怎么能够使教会发展呢?
为了促进教务的发展,派遣了传教先生(俗称公所先生)常驻该地传教,于是传教先生在该地开办学习班,教授青少年学习文化知识,吸引了教友和教外的青少年前来读书。
我衷心感谢天主,他恩赐拯灵女修会自恢复以来,战胜了重重困难而茁壮成长,赐给教区许多贤慧的修女,她们为恢复、发展教区的牧灵、福传事业,常常走在最前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另一方面,现时教会中有关神职人员独身的要求,却不是从开始就是如此,而是在历史中经历了发展和改变。事实上,直至现在,东方教会中的司铎(神父)和执事,都可由已婚的男信徒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