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迪厄朗加尔神父在当地传教多年,致力于教学工作;克里斯蒂安神父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图书馆;夏尔·德克尔神父还学会了当地的柏柏尔语,管理著一个青年牧灵中心。
现在回过头梳理记忆,体会最深的就是他对救灵的深切关注,在分享中他讲得最多的就是灵魂的得救问题。他在最后一篇遗作《醒寤什么》中写道:“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人生规律;‘个人的末日’也必然发生。
在普世教会的圣保禄年里,保禄书信不但是我们福传的精神策源地,圣保禄宗徒更是我们福传时当效法的榜样,他那句“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的名句,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个基督徒的座右铭,我们都应该像他那样充满拯救人灵的满腔热火
庆幸的是,这个堂区的青年教友多半在附近的工厂上班,闲暇时间喜欢去K歌和举办小型联欢,这为王神父的牧灵工作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本来就活泼开朗且又幽默的他很快就与他们打成一片,赢得了他们的好感与爱戴。
或许可以得出结论了,属灵的世界无需太“深刻”,太复杂,上主喜爱小孩子,终其一生,我们所追求的不过是纯朴周正的心思,若能静下心来静静地聆听上主的话语,大概已足够了。
有一天,一位教友也是我后来领洗时的代母,借给我一本圣女小德兰的《灵心小史》,当时这本书旧得已经发黄了,前面掉了几页,书的内容还是用繁体字写成的。我根本不想看,可是碍于情面我还是把书拿回了家。
教宗也列出一系列导致这个情况的因素,就是:审核神父和修会会士候选人是否适合加入神职的程序不恰当;对修生和初学生的人性、伦理、智慧和灵修的培育不够;社会上有利于神职人员和权威人士的趋势以及过分重视教会的名誉和避免形成丑闻
他是一位脚踏实地和负责任的人,在指导初学生时,是一位杰出的灵修导师,受到团体中的弟兄的敬仰。当时人文主义思想方兴未艾,他以自己的言行来对抗这个不承认超性价值的思潮。
柏拉斯特(Prasit)通过帮助彼路辛神父(AdrianoPelosin)的牧灵工作来克服他自己跌倒和救赎。他们与圣马尔谷堂区成员一起照顾双胞胎:若望和保禄。
就如同两千年来,只要教会秉承耶稣的福音精神而开展其交托的牧灵和福传使命时,各种诟病、诋毁、抵制甚至仇恨和迫害总会随之而来。但,教会之所以为教会,不就是为了忠于天国愿景和福音教导而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