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看见耶稣显现的不仅是1个人(如伯多禄、保禄、雅各伯、玛利亚·玛达肋纳等)、2个人(往厄玛乌的门徒)、7个人(在加里肋亚海捕鱼的门徒)、10个人(除多默外的使徒)、11个人(众使徒),100多人(临升天前
耶稣当年已预言,将有许多外邦人进入天国,因此对那位尚是外邦人的百夫长,对他如此有信心,竟有感地说:“我给你们说:将来有许多人从东方和西方来,同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在天国里一起坐席。”
教宗方济各2月17日周三在圣伯多禄大殿主持了圣灰礼仪弥撒并在讲道中强调了上述重点。教宗劝勉道,在四旬期内,我们要分辨心灵的归向。这段旅途可能有重重阻碍,一如当年以色列子民出埃及那样困难。
例如,读经中频繁提及伯多禄和若望的见证(宗徒大事录3:1-10),以及厄玛乌门徒与复活主的相遇(路加福音24:13-35),旨在通过圣经叙事强化信友对复活的信德。
(你是伯多禄,我要把我的教会建在这磐石上)音乐响起,不是迎接,而是回应——回应一个更早的召唤,从殉道者的血中长出的和弦,以帕莱斯特里那之名复生,如锋利的百叶剑,斩断世俗的耳语。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沿海的广东打工,每逢主日就去教堂,但听不懂神父的广东话,后来主日就去基督教堂参与普通话讲道的聚会,只有大瞻礼才到天主教堂参与弥撒,心里很不是滋味。
很多人被基督的这种无条件的大爱深深感动,消除了心中的深仇大恨。山西省长治市的田连恩和张玉霞夫妇就是在基督之爱的感召下,宽恕了仇人,走上了福传的见证之路。
有人或许会好奇:天主圣三如此难明,为什么当年打渔的伯多禄和若望,以及做帐篷的保禄都能明白,而知识极大丰富的今人却反倒不明白了呢?其实,这才是问题的焦点。
换言之,我们基督信徒藉着圣事所赋予的恩宠,分享了天主的性体(伯后1:4)。在信仰中认识了新的尊严,蒙主召叫,珍爱所有。自此以后,生活度日只应合乎基督的福音(斐1:27)。
我的弟兄们,几时你们落在各种试探里,要认为大喜乐,因为你们应当知道,你们的信德受考验,才能生坚忍,但这坚忍又必须有完美的实行,好使你们既成全又完备,毫无欠缺(雅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