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进货时,和我接触过的朋友我都会把“信德”送给他们,青年们看了后都很感兴趣,后来一位老板告诉我:“你是怎么和我家小姑娘讲的,她看了你们的报后,提了好几次要加入你们的教会。”
有一次,村里有一对青年要领受婚配圣事,因为不是在弥撒中,所以神父让当时身在教堂的我去找会辅祭的孩子来,跑了很多家后,最终无功而反,就因为这样,神父当时就同我讲,等到小刁(李福民神父,当时是修士)他们回来
问题是我们的一代青年圣召准备好了吗?一些有圣召人选或经济力量的地方教会(教区)及各地有识之士(神长教友)是否有走出国门,准备去慷慨给予、热心去服务的奉献意识吗?
虽然将近30年的岁月,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由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转变为两鬓开始发白的长者。但是,大家在不同的教区、不同的岗位,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有数不尽的故事与经历、有言不尽的酸甜苦辣。
这时一个叫郑任的青年,随之起身,说他愿与小姐结成佳偶,当即就与小姐拜了天地。郑任本是卢家迎亲队伍的一员,这一下子迎亲人却变成了娶亲的人!之所以郑家的至爱亲朋,宾主内外上下对此都无异议呢?
教宗保禄六世承认,福传首先是向外教人传教,但同时也要为那些不再度信仰生活的教友福传。3.2-真福若望保禄二世和新福传真福若望保禄二世在梵二精神的引领下更新了呼吁基督徒进行福传的号召。
之后,离家开始祂公开的传教生涯,为完成救赎的使命,以至于祂甘愿被钉十字架上死!与此同时,圣母被称为基督的同救赎者。因为圣母自始至终陪伴耶稣,一起传扬天国,救赎人类。
利玛窦等神职者对于中华文化传统的祭祖敬宗的认可与接受,当然可以从其传教策略来看待。而学者和神学理论,从百姓日常人伦的角度,也需要承认其中体现的文化意义。
实际上教书的工作比较多,一般都是在中学教书的同时又兼职传教牧灵工作。那里的学校很大,有3000多学生的小学和初中很常见。1968-1975年,我到老挝教会服务,也是边在中学任教边从事牧灵工作。
在中国传教的法藉神父经常与小德兰通信,小德兰熟知他们在中国的生活与处境,“为在华传教士祈祷”成为小德兰每日必行的功课,她的许多小补赎也是为中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