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当他回想起基督对他的爱时,伯多禄的泪水便化作“按照天主圣意而来的忧苦,能产生不再反悔的悔改,以至于得救”(格后7:10)。悔恨对他来说只是一个转变阶段,只是通向生命的窄门。
要想收获爱,我们必须播下爱的种子,并且细心呵护,不要让怀疑、谴责、不满、恼怒等掺入其中。因为混杂的种子,只能带来混杂的收获,妨碍了爱的增长。所以只播下好种子并不够,还必须要浇水、耕耘、细心照顾。
朝圣地是圣母玛利亚表达关怀的地方,她接纳所有的人,并向那些前来瞻仰她的人展现上主的爱。那些不能领受天主教圣事的人并没有被拒绝得到“耶稣母亲”的慰藉。
人的可爱超越任何价值和任何期待,他向朋友伸出手,给他们奉献他的爱、他的恩宠、他的话语;同那些人——同我们,他的朋友们——他分享他的所有,即那最宝贵的、从父听来一切(参阅若15:15)。
但德肋撒修女的工作与世俗的事业所不同的是,她在工作中浸透着爱。
基督的恩宠都是为了彰显他对我们的大爱,同样他也希望我们以爱还爱,基督的爱催迫着我们。(格后5:14)只有当我们拿出爱主爱人的行动时,才能解他心里的渴。主也会把自己爱的儿女,放在他的圣心里。
此文既是对修道生活的回顾,也是一次反省的机会,更是重温天主的爱。一、初识修道第一次接触到修道这个词是在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母亲问哥哥是否想去修道,幼稚天真的我脱口而出:不能去,修铁路很累。全家人都笑了。
我爱的人在哪里?人前事奉,彰显自己。你们的心在哪里?真心爱我的人在哪里?问苍天,问大地,我心忧伤,我心焦急。谁能明白我的心意?世俗里,家庭中,献上自己。有谁体贴体贴我的心意?
一个人从心里爱天主的时候,就会主动地来到天主面前。一个民族从心里爱天主的时候,就会积极地走到穷人跟前。一个主动去爱的人,才是快乐的。一个积极去爱的民族,才是有福的。
有谦卑平凡的修女;有南征北战的将军,有常年卧床的病妇;有为主致命的血红,有贞洁精修的洁白,有严厉克苦的深紫,有致力福传的葱绿……他们都以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处境彰显了天主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