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弥撒讲道中谈到耶稣与法利塞人关於通奸的对话,指出人试图把天主的视野缩减为似是而非;耶稣则不然,祂在阐释天主的真理时,既不出卖真理,又体谅人性软弱。
当天礼仪选读的福音讲述耶稣对群众的斥责:群众欢喜地聆听耶稣的教导后,耶稣行了增饼的奇迹,让跟随祂的民众得以果腹。人们于是改变心思,有意拥立耶稣为王,因此耶稣独自退避。群众发现耶稣离开后,追赶上来。
耶稣的救赎恩典,对人来说决不是天主的一厢情愿,而是需要人的回应。
教宗表示,“这是这位好母亲教导我们的,就是勇敢地把自己的痛苦故事带到天主面前,带到耶稣面前;触摸天主的温柔,耶稣的温柔”。
在福音(参阅玛16:13-20)中今天耶稣问门徒们一个很好的问题:“人们说人子是谁?”(13节)。这是一个我们也能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人们对于耶稣说什么?
基督徒宣讲的是耶稣,祂本身就是喜乐,所以宣讲祂的人必须常怀喜乐。”这是因为一名不快乐的基督徒,悲伤、不知足的基督徒,或者更糟糕的是,一名怨声载道、怀恨在心的基督徒,无法使人信服。
每次默想耶稣苦难时,总有一个人的形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他就是当年判处耶稣死刑的罗马总督——比拉多。
"这是耶稣最为深奥的使命;救赎我们所有罪人,耶稣不是用语言、举止或者在大街上走走来做的,而是用自己的肉身!
当天的福音记载一个罪妇用她的眼泪滴湿了耶稣的脚,然后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并抹上香液。耶稣那时应邀到法利塞人家中吃饭,教宗说,这位法利塞人是位有一定地位和文化的人,愿意聆听耶稣,聆听祂的训导,更认识祂。
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宽恕之举更是感动了我,耶稣是天主,还主动去宽恕钉死自己的仇人,我是谁?我有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我再记仇的话,就是再一次钉耶稣在十字架上。思想的转变让张玉霞心中的仇恨释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