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即就在这个科学技术统御一切及全球化的时代,人们仍总是需要天主,需要这一位元元在耶稣基督身上展现给我们的并将我们聚集在普世教会内的天主,为的是和他一起并通过他洞悉真正的生活,而且在现世生活中时时并卓有成效地秉持真正人伦的原则
蒂利希认为,二者分离,所以科学只能同科学冲突,或者同冒充科学的宗教冲突。基督教的“创世论”不是讲世界怎样存在,不是科学,而是讲本体论上的存在,如果自称“科学”,就会同科学冲突。
有位会士于1610年利玛窦在北京临终前替利氏画了一张肖像,利玛窦身穿中国官吏服,蓄长髯,着一顶小皮帽;所以穿汉服乃易于传教之故。此画现陈列于罗马ChiesadelCesu教堂。
因为基督的福音本身具有大公性或普世性;它不但不摧毁任何文化,反而有能力提升它们和与之相融合,能够为所有民族所接受,因为救恩是赐给普天下的,就像梵二大公会议所教导的那样:福音不仅不会使人心灵中与各民族的礼教文化中所蕴藏的美善受到损失
他以这种方式把我们每个人形成普世教会的大家庭。因此,谁相信,决不会孤独。天主亲自来与我们相会,而我们也走向天主,并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信友也彼此相会。
相通功的内容很多,普世教会要理例出五项:第一项,信德的交流:教友的信德是教会得自宗徒的信德。信德是生命的珍宝,它越是与众分享,越是成长得壮大。
(见《天主教教理》第401条)这次论坛将主要针对男女修道人的陶成与教育展开讨论,但随着平信徒的崛起,站在普世教会层面,并从全球各地大修院的转型发展看,中国内地大修院逐渐接受平信徒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见《天主教教理》第401条)这次论坛将主要针对男女修道人的陶成与教育展开讨论,但随着平信徒的崛起,站在普世教会层面,并从全球各地大修院的转型发展看,中国内地大修院逐渐接受平信徒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因此我们急需一起携手追求并推动那些带领我们踏上兄弟情谊之路的普世价值。
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祝贺普世天主教神恩复兴运动二十五周年纪念》一文中讲到:“无论神恩复兴运动用哪些形式——圣神同祷会、盟约团体,或生活和服务团体——它的灵性效果在于常常加强与普世教会和本地教会的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