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他曾经夸下诺言:“即便我该同你一起死,我也决不会不认你”(玛26:35)。但事实归事实,他终於成为人性软弱的牺牲品;在他生命上蒙上背主的污点。以伯多禄的正直性格也会作出背主的不义之事。
“看哪,我要作一件新事,现在就要发生……荒野要成为道路,沙漠要变成河流……”(读经一)从基督徒的角度看,这许诺的“新事”最终是天主子的降生与救赎,使人类从罪恶奴役下解放出来,使死亡变为生命,凭的是逾越奥迹这超级新事
正因为如此,在天主恩宠的帮助下,有很多人效法他”(hist.Eccl.6,3,7)。教宗说:“奥力振一生不断渴望殉道。
2000年10月份在修女带领下组成,没有固定人员,所有教友都可参加,规定每周一、三、五下午在教堂集合,然后小组组长根据情况分配出发,或帮患难,或做祈祷,或是陪伴工作,每组至少三至四人。
韩老师柔弱的身躯经不起这般毒打,不一会儿就昏了过去,造反派们便用绳子捆住她的两只脚,头朝后,用棍子连抬带拖,把她从西合营东关抬到下堡,最后又转回学校,造反派们恶狠狠地命令学生们:“打这个反革命分子。”
所以耶稣借着他死后三天的灵魂下阴府向他们传福音。这是旧约历史的特定条件,而我们今天新约时代,已经有机会听见福音了,所以人死后就没有机会听见福音了。(未完待续)
我若上升于高天,你已在那里,我若下降于阴府,你也在那里。”(咏139:7-8)无论何时何地,天主都能来到我们身边。但同时耶稣也对这种宗教情感加以肯定,那就是说:并不是任何地方都能朝拜天主。
在圣达米盎的十字架苦像下祈祷默想片刻后,教宗便来到亚细西城的中心地带,圣方济各圣殿。他在圣殿内穿上祭衣,由一群共祭神父陪伴,徐徐走出圣殿,进入设在圣殿下方广场的祭台,主持主日上午十点钟的弥撒圣祭。
特别是圣经没有下评语的记载式经文,我们要小心理解。如,亚巴郎、雅各伯、达味等等他们都是娶了许多妻子。但是圣经作者并没有评论他们这样对不对,是不是犯罪。
这类孜孜行善的人,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活得于心无愧,谁又能伤害他们?可惜行善对许多人来说,只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因此敬而远之或避而不谈。(二)「你们若为正义而受苦,才是有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