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拜的对象比朝拜的地方重要;要认识救恩——知道自己是罪人,人无法自己救自己,要靠耶稣来赦免自己的罪(22节);要认识所朝拜的对象,要照天主的启示去认识他;要把握时机,相信耶稣;
如此,你的罪被宽恕了,悔改了的罪人,同样在天堂的家中受到热烈欢迎。包括被你曾经拒绝的孩子,他还是你可爱的孩子,在天堂将会投向你的怀抱中。
有个法利塞人请耶稣同他吃饭……有个妇人,是城中的罪人,她一听说,就带着一玉瓶香液,来站在他背后,靠近他的脚哭泣,用眼泪滴湿了他的脚,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热切地口亲他的脚,以后抹上香液……(参见路7:36
这是为什么教会建议,例如藉着一天守斋,为其罪人成员,不论是神职人员还是教友,进行集体悔罪。有些主教也会为其教区陷入性侵丑闻的神父,作出忏悔的姿态。
《天主经》若没有最后这几句,罪人、受迫害者、绝望和垂死的人又怎能祈祷呢?这最后的祈求正是我们感到有限度时的祈祷,而且总是如此。”
因为我是个罪人。」而复活的主耶稣指点门徒捕鱼时,众门徒不再「大惊小怪」,却「自然而然地」行事。教宗称之为「一段认识上主、与主亲密无间的旅途」。我们基督徒也是如此。
身为基督徒,我们也意识到自己是罪人,远离了我们的父。祈求已经是返回父家的开端。”(参阅《天主教教理》2629号)教宗接着表示:“有时,我们认为什么都不需要,有自己足矣,我们生活在最完全的自给自足中。
《天主教教理》列举这些困难,写道:「经历枯燥时的沮丧;未能完全交托给上主而难过,因为我们有『很多产业』;我们的意愿未被垂听而感到失望;我们的骄傲受伤,使我们身为罪人的不配之心更加硬化;对『祈祷是一分不劳而获的恩赐
罪人必因自己的唇舌而陷入罗网;辱-骂人的骄傲人,必因自己的唇舌而跌倒”(德二十三7-8)。类似的箴言还有:“智者常隐藏自己的智慧,愚者则因自己的口舌而显露自己的愚蠢!”
宗主教指出,“耶稣用这些话向我们清晰地启示,祂来不是召叫义人的,而是召叫罪人。健康的人不需要医生,而病人需要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