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本笃十六世10月24日上午,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主持了例行的公开接见群众活动。他在向数以万计的各国朝圣信友讲授的要理中,继续上星期三开始的新一轮讲座,谈信德年。
一.前言在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天主教隐修会在中国的历史,为整个天主教在中国本地化的发展历史提供了一个独特,但长期被忽视或低估的视角。
我们向天主祈求财富,天主让我们发现别人的需求,我们满足了需求就拥有了财富。我们向天主祈求快乐与平安,天主让我们学会珍惜,我们开始满足及珍惜,自然就能快乐。吕瑞英推荐
主人家里宰羊,主人令仆人将最好的端上来下酒,仆人端上来的是舌头。第二天宰羊,主人令仆人将最坏的端上来,仆人端上来的还是舌头。主人问仆人是何原因,仆人回答说:舌头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
当不同的人们发现共同生活并不容易。衍生出困难的痼疾是偏见的出现,和不同地方的人之间分裂的倾向。在这意义下,避免对少数人的孤立和消除偏见就是对未来的塑造。
这些年,因为工作的关系,曾几度走出国门,因之对所到国家和地区的教会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用“简单”这个词,是因为时间很短了解的有限,更多的只是感觉和感受而已,但我还是愿意把我眼中看到的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礼仪宪章》的改革路线,回应了真正的需要以及对更新的具体期望:藉庆祝奥迹而生机蓬勃的教会所需要的,就是富有活力的礼仪。
(图:若瑟神父)在感恩祭(弥撒)迈向高峰的进程中,“互祝平安”宛如一颗短暂而璀璨的宝石,镶嵌于圣道礼仪与圣祭礼仪之间。这一看似简单的相互致意,实则是一个深邃的圣事性行动,浓缩了基督福音的核心信息。
教宗在文告中指出,复活的宣告今天在全世界回响着,「所彰显的并非海市蜃楼,所启示的并非神奇的配方,所指出的并非一条逃生之路」,而是「涵盖了一个事件,使人获得永不落空的希望」,即使面对当前的复杂现实状况。
日前在梵蒂冈举行的宗座社会科学院第十三届全体大会的主题是,“各国人民和各国之间关系中的爱德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