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若望福音结尾时,圣经作者告诉我们他写福音的目的:这些所记录的神迹,是为叫你们信耶稣是默西亚、天主子,并使你们信的人,因他的名获得生命(若20:31)。
王治华神父与南关教堂的本堂王建信神父一起共祭弥撒,这是此行第一台弥撒,大家把旅途的劳累和艰辛都奉献给天主,祈愿在天主的助佑下恩宠满溢。
休息一会儿、跟父母微信上说几句,这样看上去岁月静好的时间并不多,朱朱和她的同事大部分时间都很忙,有一次甚至忙到情绪失控。
在相关历史题材中,巴特里爵本人著有《宣认信仰》一书,一封他写给英国酋长的信和他的《讲道集》。圣人去世200年后,两名爱尔兰学者整理出他的生平,这些宝贵资料成为留给后人研究巴特里爵的珍贵文献。
我选择在这样一个日子里给你们写这封信,更能以心体心,去体会你们失去孩子的那份痛苦心情。你们不要期望这封信能为你们带来些许安慰,恐怕它做不到。
顺服与信靠:要信任天主的安排,不凭己意行事。✨属灵反思:“巴不得上主的人民都成先知!”(户11:29)我们是否嫉妒别人的恩赐?是否愿意在圣神内与他人同行,彼此成全?
10.问:这段历史对今日信徒有何属灵意义?答:此章提醒我们,背离真天主,参与偶像崇拜(哪怕披着文化或人际关系的外衣)是极为严重的罪。
在新约中,耶稣引用此事预示自己的十字架:“正如梅瑟在旷野中举起了蛇,人子也应照样被举起来,使凡信的人,在他内得永生。”
对我们今日的信友而言:怜悯穷人、宽恕债务,是爱德的实践;释放奴隶、释放自己,是基督带来的真正自由;奉献最初的果实,是我们感恩的回应。教会在礼仪、教义与社会服务中延续这些精神。
问8:本章与今天的信友有何现实意义?答:我们也在现代“旷野”中行走,面对物质诱惑与信仰冷淡的危机。我们受洗后也与天主立了新而永恒的盟约(在耶稣基督内),我们有责任活出这盟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