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记载,耶稣的朋友拉匝禄已经死了四天了,当耶稣进村的时候,看到玛尔大姐妹俩和一些犹太人在悲伤地哭泣,便心神感动,难过起来,流出了同情的眼泪。
比如,《路加福音》提到的税史匝凯,本是一个在罪中生活的人,当他遇见耶稣以后,生命和生活彻底改变了。他表现出来的就是新的样式(参路19:1-10)。
教宗表示,「我们以团体的方式一起度过了上主哭泣的时刻」:在拉匝禄的坟墓前、面对子民的心灵封闭、深夜在革责马尼庄园里,我们与上主一同流泪。
在巴尔的摩(美国的一个城市)一位玛利诺会神父主持的美籍非洲人弥撒很使我感动。那天弥撒的福音是善心的撒玛利亚人的故事。福音读完之后,三百多教友分成小组分享信仰生活并反省福音。
有一次他去罗马朝圣,途径博尔塞纳湖畔(LakeBolsena),在湖边一座小圣堂举行弥撒时,一时心中怀疑耶稣基督是否真的临在圣体内,就在这时刻,有鲜血从圣体中流出来,染满了圣体布。
有一些非常具体的迹象,能显示出我们参与感恩祭的状况;这些迹象会告诉我们自己是否善度感恩祭,或者有些不妥之处。第一个迹象是我们看待他人的方式。在感恩祭中,基督重行祂在十字架上的祭献。
也许有人会问:修道到底有什么吸引人之处?修道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生活呢?让我们以河北神哲学院(以下简称:河北修院)为例,揭开谜底。
各堂口的经济都由堂管会掌握,集体研究,神父不插手。财务有制度、有账目、有会计出纳,定期向教友公布收入支出,账目明细表贴在堂后面,公开让教友监督,避免了经济不合理,不透明引发的矛盾。
据《宗教信息社》报导,敖德萨的天主教主教贝尔纳基(BronislavBiernacki)于5月5日下午在当地主教座堂举行弥撒圣祭,吁请民众「保持冷静,别因挑衅而按捺不住」。
西里塞纳总统愿意推进和平与修和的工作,尤其力求「创造人民的和谐」,这目标比和平与修和更广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