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当天的福音时,教宗说:耶稣行奇迹,为救人做了很多事,人们感到高兴、幸福,他们却说‘祂做这些事是仗赖魔王贝耳则步驱魔’。这是亵渎。
教宗说:「基督徒始终具备割舍的幅度,它在十字架上耶稣的一无所有中得到满全。我们总是需要『离开』、『放下』才能踏出第一步。」正如天主对亚巴郎说的:「离开你的故乡、你的家族和父家」(1节)。
教理简编314条说:耶稣怜悯病人,并多次治好各种残疾的人,这些都是清晰的标记,显示在他身上天国已来临,即战胜罪恶、痛苦和死亡。
路加福音17章10节,耶稣这样对门徒说:你们……既做完吩咐你们的一切,仍然要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我们不过做了我们应做的事。这里,耶稣在教给我们,如何做一个天主可用的仆人。
耶稣是日用粮,是生活的基本食粮。首先,天主是父亲。教宗表示,只有说天父时,我们是以‘基督徒的言语’祈祷,以‘基督徒’的身份祈祷。
教宗表明,《天主经》虽然简短,却大胆而直接,因为耶稣没有教导‘讨好’上主的祈祷,而是邀请我们向祂求恩,推翻敬畏和恐惧的障碍。
耶稣并不劝人改教,祂无意播种对天主审判临头的恐惧,或对所犯罪行的内疚感,而是带来救恩的好消息。
许多人跟随耶稣,肯定是因为他们希望他能改变现状,带来一个更好的未来。他们以为他就是那位将要在他们的祖国恢复正义、重振和平的默西亚。
下午,将访问耶稣在约旦河受洗的地方;主持天主教拉丁礼和希腊-美尔基特礼团体圣堂奠基降福仪式。十一日星期一上午十时,教宗告别约旦,从首都安曼阿里皇后国际机场乘专机前往以色列特拉维夫国际机场。
有人认为圣迹只能是像吾主耶稣那样当时当地叫风浪平息,盲人复明,跛人健步,麻风病痊,死者复活。于是慨叹如今看不到圣迹,因而怀疑天主对人世间是否袖手旁观、不闻不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