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基督徒,我们都没有像当年的门徒们一样,“看见过复活的主耶稣”;我们的“信仰”是在整个教会团体的基础上,也就是在所有遇到过主耶稣的人的信仰上,接受了对复活的主耶稣的信仰,成为“有福的人”。
我梦想过成为一个在学校的课本(书本)上被人所津津乐道的人,一个值得后人铭记的人,一个像历代伟人一样一提起就让人肃然起敬的人。
在我们的家庭、工作生活中,多少次我们看到家人不热心,亲人没有信仰,我们着急祈求天主,这时候我们所表达的信仰正是像雅依洛的信德一样,要去祈求天主赋给别人信德,让别人能够从罪恶、疾病当中获得痊愈。
当然,“信仰寻求理解”,但这不意味着像理解几何图形一样地理解天主。相反,对天主的理性研究,应成为我们接近“生活的天主”的阶梯。
如果有一辆像托伊那样的好车该多美!为什么我们家就不能像拉琪莎的家那样幸福?罗伯特的功课好,是因为他比我聪明。希望自己是别人,或者,也拥有像别人之所有,这种奢望最容易把你引入歧途。
80年代改革开放后,老人只身寻找教会,在找到后她也像换了一个人,浑身充满了精气神,经常骑自行车去教堂。怎奈儿子和三个女儿都未领洗,成了老人一生的遗憾,临终前,她嘱托女儿们:一定要以教会礼仪安葬她。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9月3日主日在三钟经祈祷活动中向近日南亚洪水和美国哈维飓风灾民表达关怀,说道:「我向仍在遭受洪水後果之苦的南亚人民再次表示我的精神关怀,同时也
请听听圣母对加大利纳说的话吧:总主教开始举行感恩祭了,他念悔罪经时,圣母说:“诚心诚意恳求上主宽恕你冒犯他的过失吧。这样,你才堪当参与感恩圣祭这殊荣。”
教宗说:童贞圣母和诸位圣人为走信德和承行天主旨意的道路而蒙受了苦难。面对生命中的冷酷和痛苦事件,以信德回应能让‘心灵付出艰难的代价’。
375.因信友的虔诚,为纪念主的某项奥迹,或为敬礼圣母、天使、个别圣人或诸圣而举行的“敬礼弥撒”,可在常年期的平日举行,即使遇上某“自由纪念日”(memoriaadlibitum)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