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8月27日,巴尔干半岛上的斯科普里,一个富裕的阿尔巴尼亚族家庭新添了一个女孩,取名艾格妮丝·巩霞·博杰舒。她就是后来的德肋撒嬷嬷。
说他是给家庭带来平安和有爱德的人,他星夜赶去为奴隶付债,他同他们建了这座隐修院。他同所有人都温和、善良,同穷人和病人更是这样。他要求在最善良、最温和和最快乐的人中间选择护士。
托尔斯泰曾说过,人生有三种满足的境界:家庭的满足、事业的满足、宗教的满足。托氏所说的“宗教的满足”,正是经上所言:“没有一种财富,能胜过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一种快乐,能超过内心的喜悦。”
看到爱情引导我们组建一新的家庭是美好的:这就是为什么我想把这两位介绍给你们,感谢天主。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青年人被强制要求参军,他也必须要加入军队,以免他的家庭遭遇麻烦。战争结束时,安博士利非常高兴地回到大学。不久他完成了课程,获医学博士学位。
他看到家庭问题、婚姻问题是当代困扰教会,也困扰全人类的一大问题,他连续两年召开世界主教会议,探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虽然会议有没达成共识,但他还是不断寻求解决方案。
教宗保禄六世曾说:恒久朝拜明供圣体敬礼所产生的影响力,不仅使朝拜圣体的人获益,还惠及他们的住宅和家庭、堂区团体及堂区以外的地方。北京西堂以不同的形式朝拜圣体,增强教友的信德和服务能力,并为福传祈祷。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钱成为了人幸福的保障,有钱就有幸福,没有钱就没有安全感,人们开始逐渐习惯用金钱去解决一切的问题和困难。因此有人说:以前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如今是有钱能使磨推鬼。
你们要怀着夺冠的愿望来竞赛……”我们基督徒向运动员学习努力,想成己成人达到一个完美的人生,推动家庭与社会的和平共处彼此互助互爱。希望北京的奥林匹克大会给中国带来幸福和全世界的友谊!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吴神父的生平:以下的文字是别人整理好的,我从信德网上摘抄的:吴神父于1924年5月18日生于陕西兴平市大阜村一热心农民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