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天主吩咐梅瑟、亚郎、纳达布、阿彼胡及七十位长老上山朝拜,但只准远远跪拜,唯有梅瑟可以单独走近上主。问2:百姓如何回应梅瑟转述的上主训令?答:百姓同声回应说:“凡上主所吩咐的话,我们全要奉行。”
弥撒结束时,教宗在圣家像前诵念一段祷文,他说:纳匝肋圣家,请赐予我们透彻的目光,好能认出天主圣意在日常生活中的工程,把我们的家庭变成小小的家庭教会,更新我们成圣的渴望,支持我们在工作、教育、聆听、相互理解和宽恕上所遇的有益劳苦
龙基神父指明,耶稣复活了;祂是生命的天主,祂关切玛达肋纳的悲伤。
如今正是悦纳的时候;看!如今正是救恩的时日(格后6:2),让四旬期对诸位真正成为一个悦纳的时候,救恩的时期。在北美洲西北角,有一个地方,东面是加拿大,西面是白令海峡,南北是浩瀚的太平洋和寒冷的北冰洋。
我将你们托付於纳匝肋的玛利亚,一名与你们相似的少女,天主曾慈爱地垂顾她。愿纳匝肋的玛利亚牵着你们的手,带领你们走向全然慷慨回应『我在这里』的喜乐(参:路一38)。」
献主节也被东方教会称为相遇庆典,将重点放在西默盎和女先知亚纳在圣殿中与主相遇的事迹上。
对那些以义人自居和‘忠实’於礼节规则者而言,这贺三纳的喜乐令他们不舒适,觉得荒谬和反感。那些在世人的悲伤、痛苦和不幸面前无动於衷的人也对这喜乐感到厌烦。
安纳托利亚宗座代牧保禄‧比泽蒂主教根据土耳其教会的经验,解读了《玛窦福音》关于贤士来朝的章节。远方人已经变得亲近,而一些近人却保持冷漠。今天有人从东方来寻找基督,他们或许只在网上或书上看到这个消息。
记得小时候在贵州跟随着大人到郎岱的纳所(布依族名,汉语称为“毛口”)给老祖宗上坟,那时是文革后期,年仅十一二岁的我并不熟悉这个地方。听说曾祖父是从这里离开,逃难远走他乡的。
纳匝肋圣家就是一个典范,这个家庭完全乐于接受天主的旨意。在这个家庭中,耶稣、玛利亚和若瑟都以各自且“和谐一致”的方式回应了天主的旨意,他们彼此帮助来发现这个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