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见教宗本笃十六世.在真理中的爱德通谕.见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文献,信仰自由宣言,1.见Cicerone,Deinventione,II,160.见教宗本笃十六世,向英国其他宗教代表的讲话:罗马观察报
[2]修会圣部,《会士和人类发展》,1980年8月12日,罗马观察报,1980年11月12日,1-8页。[3]向宗座大学校长和罗马寄宿学校的学生的讲话,2014年5月12日。
[2]修会圣部,《会士和人类发展》,1980年8月12日,罗马观察报,1980年11月12日,1-8页。[3]向宗座大学校长和罗马寄宿学校的学生的讲话,2014年5月12日。
相对于这广大的献身领域,愿信友们常注视着荣福圣母玛利亚,「她以她的母爱陪伴教会,保护她回家的旅程直到上主光荣的日子」(罗马弥撒经书,意大利版,圣母颂谢词三)!
我很高兴地听说,罗马天主教会于2016年6月3日,由枢机主教团颁布的法令称:圣玛利亚·玛达肋纳的纪念日在罗马教会礼仪中,被提高为庆日。
这一如罗马《感恩祭典》的“追思亡者颂谢词”第一和第五式所言: “在基督身上,我们有了光荣复活的希望。我们虽为死亡的定律而悲伤,却因永生的许诺,而获得安慰。
罗马教廷和蒙古王庭时常有使者往来。尼古拉四世看到遥远的中国有很多人未听过福音,因而十分注重中国的传教事业。对此,他经常物色到华传福音的教士。
否则,祂完全可以死而复活的声威号召民众,推翻罗马的殖民统治,建立强大的以色列帝国。这正是当时门徒们的兴奋点——“主,是此时要给以色列复兴国家吗?”
还有罗马的历史学家塔西都(Tacitus(A.D.56-120))关于主耶稣的记载,以及小蒲林尼(PlinytheYounger(A.D.62-11))和犹太拉比文集等等中都记载了主耶稣的事件。
无论是他的多次罗马之行,还是我在“北京中国学中心”和“社会科学院”作为发言人的北京之行,都为我们增进对话提供了良机。即使在他被任命为香港主教之后,这种关系也从未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