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所有事情的开始都有一个“梦想”:即连结“人与文化”的传播梦想,讲述并珍视“世界的每个角落”。
在环境层面上,可持续的工作意味着减少对受造界的影响,并引导行为、科技与工作文化都照料万物。方济各教宗写道:“我们并非面对两个分别属于环境和社会的危机,而是一个同时包括两者的复合式危机。”
修院教育要我们将基督文化融入到本地文化;主流文化;社会生活中,将我们所学的一切真正运用到实践中,作酵母、作盐、作光,让我们的好行为感染别人、影响别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营造平等、友善与和谐的氛围。
河北邯郸教区永年堂区外埠团体天津基基团陈爱民 信德文化研究所举办的这次城市化与移民及牧民照顾研讨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带给我们很多启发性的内容。
在去年12月17日庆祝77岁生日的教宗方济各,透过坚决反对排斥的文化、浪费的文化及冷漠的全球化和对抗人口贩运、贫穷及世界饥饿,日复一日促使教会及世界人性化。
他的堂区除了婚姻、教理、玫瑰团等不同组织外,还开展了很多其他活动,比如请些专业人士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组织孩子们踢踢球,如果有时间他还会骑上自行车到其他教堂去朝圣。
晚明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多元的时期,嵇文甫先生半个多世纪之前就指出:晚明的思想“先之以王门诸子的道学革新运动,继之以东林派的反狂禅运动,而佛学,西学,古学,错综交织于其间,这一幕思想史剧,也可算热闹生动了
医生和病人们来自不同的文化群体,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传统。因此,他们对于某些临床治疗方案是否符合伦理方面有分歧。下面是医生们对于一些具体议题的态度。在安乐死问题上,只有17%的医生反对。
藉着家庭的经验,各种文化和每个时代都领悟了这两个词的意义。在天主子民的历史中弟兄情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在生活的人类经验中受到啓发。圣咏作者歌颂弟兄情谊的美好说:看,弟兄们同居共处,多麽快乐,多麽幸福!
目前存在这种时来暂去的文化,认为一切都是暂时的,似乎不存在决定性的事物。年轻人不愿意结婚是今日令人担忧的情况之一:为什么年轻人不结婚?为什么青年人经常喜欢同居,并时常仅担负有限的责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