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子民的被召,是为向天主呈献全人类的祈求,并藉奉献基督的祭献,而在基督内感谢天主救赎的奥迹。最后,这子民也藉着领受基督的体血,而团结一起。
因村民皆为教友,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祈求天主。
因为我已得到在阪泉山所祈求的恩典,主明确指示给我应循的道路。我内心已经感到特别的轻松与充满希望。晚霞满天,踩着满地黄叶,我踏上了归途。
祢抚摸我,我怀着炽热的神火想望祢的和平。」(卷十,27章,38)这位北非的圣人尽量以图像描绘他与天主相遇、与天主改变所有生命的爱相遇这难以形容的奥秘。
《慈悲面容》5三、诏书对我们的要求诏书从天主属性、圣经内容、梵二文献、圣母及圣人圣女的德表清晰并详尽地阐明了慈悲的内容,同时也界定了慈悲的含义:慈悲,是喜乐、安宁、和平之泉,我们的救恩依靠它;慈悲,揭示了至圣天主圣三的莫大奥迹
莫顿和安娜贝尔二人的描述,似乎都很像依撒意亚先知书中所描述的和平王国:由叶瑟的树干将生出一个嫩枝,由它的根上将发出一个幼芽……吃奶的婴儿将游戏于蝮蛇的洞口,断奶的幼童将伸手探入毒蛇的窝穴
她开门见山写道:「《爱的喜乐》宗座劝谕的出版引发了神学家、哲学家、牧者和平信徒的不同反应与讨论。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这份文件是否符合教会在道德与圣事方面一脉相承的教导,或者它构成一块裂痕?」
文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律和“爱人如己”信条在现代社会的实践,也是人类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必要基础。
自左至右:王和平,宗学宁,林慈华、申合修,任占军(1993)四、与中国的缘分林慈华神父和中国的缘分始于与一个中国教会代表团的相遇。
他扮演的和平使者和桥梁修和的角色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