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进货时,和我接触过的朋友我都会把“信德”送给他们,青年们看了后都很感兴趣,后来一位老板告诉我:“你是怎么和我家小姑娘讲的,她看了你们的报后,提了好几次要加入你们的教会。”
有一次,村里有一对青年要领受婚配圣事,因为不是在弥撒中,所以神父让当时身在教堂的我去找会辅祭的孩子来,跑了很多家后,最终无功而反,就因为这样,神父当时就同我讲,等到小刁(李福民神父,当时是修士)他们回来
问题是我们的一代青年圣召准备好了吗?一些有圣召人选或经济力量的地方教会(教区)及各地有识之士(神长教友)是否有走出国门,准备去慷慨给予、热心去服务的奉献意识吗?
虽然将近30年的岁月,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由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转变为两鬓开始发白的长者。但是,大家在不同的教区、不同的岗位,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有数不尽的故事与经历、有言不尽的酸甜苦辣。
这时一个叫郑任的青年,随之起身,说他愿与小姐结成佳偶,当即就与小姐拜了天地。郑任本是卢家迎亲队伍的一员,这一下子迎亲人却变成了娶亲的人!之所以郑家的至爱亲朋,宾主内外上下对此都无异议呢?
1975年晋铎后将第一个祝福给予最亲爱的妈妈铎职生涯台湾与辅导工作1975年7月,翁神父被派往台湾地区,任台北华明心理辅导中心(HuaMingCounselingCenter,Taipei)青年部主任,
意大利也有大法官体(Chanceryhand)和意大利手写斜体。
虽是三九严寒天气,但从教堂大门至二马路灵车旁(注:此灵车是段主教生前向意大利卫生部争取来无偿捐赠给三峡中心医院之救护车)成千上万名教友夹道手持烛光恭候。
并强调,教区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是来自于国内外传教先贤的勇于牺牲和无私奉献,那些外籍传教士来自于遥远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度。
曾在意大利罗马额我略大学就读,获得神学硕士学位;在罗马传信大学就读,获得教会法硕士学位。1953年晋铎。1958-1968年在台湾教会从事牧灵和教学工作。